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2月16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怀念海玉 茶壶、汤盆、婚姻及其它 外婆家纪行 图片新闻 今日蟒蛇吐箭处 良心受训 姜文,悠着点 “戏里戏外”话艺德 戏曲演员的艺名 来函照登 图片新闻 该与不该 夫心如灯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外婆家纪行

王芃

很长时间没有去农村看外婆了。按捺不住心中的思念,我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吹拂的秋日清晨启程了。

登上开往外婆家的汽车,想想再过两个小时就要见到年迈而慈祥的外婆,我的嘴角不由得挂上了微笑。车窗外秋高气爽,车厢内笑语缭绕,多么美好的一个早晨啊!

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来到距外婆家还有十多里路的一个镇上。镇上正在逢集,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汽车堵了个一字长蛇阵,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司机们不住地按喇叭,希望人群能够让开一条道,然而根本办不到。无奈,一长串的车只好掉头往回驶。我所乘坐的汽车也是车门大开,愿下车的下车,愿返站的返站。这时,我愣住了。下车吧,离外婆家还很远,这里的路我又不熟悉,迷了路怎么办?返站吧,实在是心不甘。心一横,我跳下了车,不就是十几里路嘛!

挤出人群,远望那隐隐约约、偶露峥嵘的高塬,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里久居城里的人所领略不到的。我的外婆家就在那塬上面。向老乡打探路径后,知道这里距离外婆家还有十七、八里路,不过,要抄小路直接上塬的话,就要近一半的路程,但是小路荒僻难走,很少行人。听了老乡的话,我心有所动,以前也听母亲讲过她年少时因塬上不通汽车常常步行走小路回家的情景。既然如此,我何不身体力行,重走“长征路”?

我毫不犹豫地偏离了公路,向塬脚走去。此刻,血液中那份近似冒险的激情使我浑身充满力量。来到塬下,抬头仰望,几条羊肠小道扇形似的散开,通往塬上不同的方向。我顺着自己认准的一条小路奋力向上爬去。小路陡峭而曲折,不一会儿,我就已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小路的两旁是层层叠叠的梯田,破土不久的小麦像是嫩绿色的地毯;远处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沟坎在明净高远的蓝天的映衬下,像是一幅清晰的立体图画。站在半塬向下望去,我方才走过的平川一片雾气腾腾,村庄、公路、河流若隐若现。我饶有兴趣地观赏着这亿万年冲刷、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塬横断面原始而肃飒的风光,感觉到眼前的一切是这样的新鲜、亲切。平日去外婆家都是坐汽车,一路上的风景飞逝而过,并不曾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我第一次走在这上塬的小路上,踏着父辈们无数次走过的足迹,心中充满了怀恋、愉悦和温馨。田野里泥土的气息使我陶醉,那鲜活、跳跃的绿色是多么地诱人啊,如果有幸下一次再来时,它们也许就变成那随风起伏的金色的麦浪了。迎面吹来秋日的微风,我的疲惫顿时一扫而去,好似全身心都融化在这高爽的秋风中。久居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整日面对的都是车流滚滚、行人匆匆,能有机会挣脱一切的樊笼与羁绊,使自己的心情放飞在大自然的旷野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小路上行人不多,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赶集的乡亲姗姗走过,他们说着、笑着,撒满一路欢乐。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登,脚下忽然一平,我终于走到了塬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青青的麦田伸向天边,不远处树木环绕的地方便是外婆家居的村庄。到了外婆家,外婆见我风尘仆仆的模样,问我咋来的,我骄傲地扬扬头说:“从川里上塬,走小路回来的。”

什么时候,能再走走那上塬的小路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