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庙北”问苦记
刘全有
冬至那一天,我(咸阳桥隧工程公司宣传科一员)随领导一同去慰问公司一名特困职工户,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汽车停在了临渭区良田乡庙北村外,我们带着慰问品走进了职工张兴平的家。
一进院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凄凉景象,几棵落了叶的小树站在南墙边,左手一间破烂厨房,右手两间各十多平方低矮的土房子,几十只落了毛的鸭子在院里跑来跑去。张师傅见到我们稍感吃惊后,立即进入厨房洗杯子沏茶,趁机我们参观了一下张师傅的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呀!用家徒四壁形容毫不夸张。张师傅今年53岁,两个女儿已出嫁,一个小儿子在念书,老母年近80,妻子患精神病,由于家中境况和单位不景气,张师傅已息工一年多了,每月200元生活费。两间低矮的土房子里,一间是张师傅和老伴及孩子居住,另一间是老母亲的卧室兼粮食仓库,房内没有炉火,阴冷潮湿,寒气袭人,两间房内除各有一张床和破棉被外,再没任何东西。我们感到吃惊:“没想到是这个样子。”我心里一遍遍念叨着,拿相机的手有些颤抖……张师傅是为铁路大修事业兢兢业业干了三十年的老工人呀!招呼张师傅坐下后,党委书记袁平西、工会主席李根旗把带来的被褥衣物交给了张师傅,忠厚老实的张师傅只是说:“谢谢、谢谢,给领导添麻烦了。”问起家中困难时,张师傅不停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袁书记、李主席告诉张师傅,公司很关心他的困难,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提出,老张“哎、哎”地答应着。我们心情沉重、酸楚。离开了张师傅的家,望着站在村口穿着破旧路服向我们招手的张师傅和他那忧郁令人揪心的目光,我的鼻子一阵发酸。车上二位领导提出了加大扶贫力度和全方位扶贫的打算,其中尽快给张师傅办理退休以增加收入,我心中稍感一丝慰藉,但愿我们的领导同志们经常下去了解职工疾苦,把贫困职工常挂在心上,我心里默念着……?
编后:眼见得职工处境凄苦,怎能不令人揪心。济贫扶危,理当义不容辞。惟愿公仆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贫穷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