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四处名胜地名由来
齐连声
大连金石滩
在大连近郊的黄海之滨,有个新开辟的旅游区,这里的沙砾晶莹,山石璀璨,被人们称为“金石滩”。
这里最令人神往的是礁石奇观,它们或雄伟高大,或精致小巧;或险峻挺拔,或入细入微。远眺奇形怪状,近观色彩斑斓,巧石映蔚,怪石相依,绵延六七公里,被专家们称为“神力雕塑公园”。
十几处高达三四十米的巨石,层艳叠彩,构成一幅幅大自然的浮雕和书卷,50多个凶禽猛兽的天然造型,栩栩如生,组成了——“凝固的动物世界”。80多处各种形状的海滨长廊和孔洞,游人可以任意穿行,岩层纹理斑斓夺目,可谓举世罕见。
早在六七亿年前,一场雄伟壮观的地壳变动,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这个神奇的海湾。这里至今还保留了当时倒海翻江的壮美场面,这可算是当今地球上的一大奇观。
神力雕塑公园美的格调还在于它傍依着大海。当您驾着小舟,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森然怪异的绝壁奇石,拔海而起,环绕海湾,倒影成趣。
这里的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到处都是良好的垂钓点。金石滩观日出,似乎太阳就在近前。春夏之时,还常有海市蜃楼出现。
金石滩的特殊岩层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对认识地球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国外科学家来此,也称金石滩的龟裂石是“天下奇石”。
棒棰岛
棒棰岛坐落于距大连市中心区东约5公里处。这里三面环山,翠岭跌宕,一面濒海,碧波荡漾,海光山色,相映成趣。在东海上,离岸500米处有一座小岛突兀而立,看上去,很像一个乡间捣衣服用的棒棰,人称棒棰岛。
挂符桥
挂符桥,也叫寡妇桥,位于金州区二十里堡镇北,沈大北公路古驿道上。桥为单孔拱形,拱圈以青石榫槽子母相对接,并列筑成。桥面用条石顺桥的方向铺装,条石之间有亚腰形石槽,置放铁栓,使之连接牢固。桥上距沟底7.1米,桥下涵洞长约6米。桥的石料凿刻很严密,桥面石与石结合部榫槽准确吻合,严紧合缝,是精密度很高的石拱桥。桥西15米处,有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三月十日立的重修桥碑一座,碑高1.65米、宽0.73米、厚0.23米。据碑文记载:在乾隆二十七年发现断碑,得知该桥创修于明万历年间,这一带是旅顺至辽阳驿路上一个重要桥梁,车马络绎,由地方捐资修葺,立碑记之。桥身部分压在现代公路下面,大部分暴露在公路南侧,300多年来车辆在上边行驶,仍坚固无损,实属古代设计师与匠人的智慧结晶。为研究明代桥梁建筑和明代辽东半岛南北要冲等,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桥名,传说古代这里经常发生车马坠桥,人们便在桥上挂符,用来镇邪,故称挂符桥。另外,相传明朝老三十里堡有一青年农民金宝,娶了个贤惠善良的媳妇彩莲,新婚三天,小两口到娘家回门。回来路上,天下大雨,走到三十里堡南沟,遇上发大水,金宝把彩莲送上岸,而金宝却被洪水卷走。彩莲悲痛欲绝,发誓要在这里修桥,使行人不再有金宝悲剧重演。她白天上山砍柴、挖药,夜间拼命纺纱织布。过了十个年头,她用攒的钱修了这座桥。先后用了20年。两次修的桥都被大水冲毁,彩莲不气馁,又经十年劳动,特别是经过49个昼夜的奋战,终于修成今天这种子母齿砌筑的石拱桥。为纪念彩莲修桥,将这座桥叫“寡妇桥”。
石桥狮子
沈阳西郊蒲河上的大石桥,是我国现存的较完美的古代拱桥之一。此桥是1641年清军入关前所建,当桥即将告成竣工之前,崇德帝前来视察,发觉桥身虽然长,但桥面缺少装饰,有失威武,心中颇不悦。他踱步桥头,沉默不言,思考着如何进一步装饰石桥。随行人员体察帝意,说:“大清帝势方兴未艾,宏图待展,一如雄踞深山的狮虎,桥上应有象征。”崇德帝听了甚是合意,倾首称是。负责建桥的官员与工匠因此设计和建筑了桥两侧石柱上的石雕狮子,造型勇武,雕工精巧,象征大清帝势的强盛和不可战胜。在1644年清兵入关前,先在此桥上宰杀牛羊,祭尊祖先,而后列队通过石桥进兵山海关。石桥狮子由此在关内外负有盛名,它是勇武强大的力量象征。清代历代皇帝出关探视祭祖,在路过此桥时,总要有所停留,吟咏感慨,抒发胸臆。如乾隆帝过此桥曾留《晓过大石桥》诗,内有两句云:“石桥何嵯峨,愧菲马相如”,对石桥与石狮流露出崇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