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
陕西民营企业缺什么?
王革委
陕西是一个内陆省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上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东部省份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目前,全省还有300万贫困人口,实现小康目标任务还很艰巨,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必由之路。实际上,自党的十五大以来,各省、区都认为民营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春天”,富有生气,充满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看到陕西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在,更应清醒地理出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保持这支队伍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陕西部分民营企业在前几年的发展中一直都沉浸在对速度和规模的不断追求,并用此弥补自身的先天不足。这表现为民营企业不管力量的强弱,较多热衷于投资房地产等热点行业,造成了商品楼大量积压,卖不出去,工程款还付不清,债务缠身,步履艰难。实践证明,那种盲目地上项目,想一夜之间暴富的想法注定要失败。相反,象伟志集团、海星集团等,他们亦步亦趋,脚踏实地,创出了诸如“伟志”西服、“荣氏”饮品等一系列名牌产品,成为年销售过亿元的全国最大的500家私营企业之一,他们的做法值得陕西民营企业效仿和借鉴。
散兵游勇者居多,缺乏大军团作战意识。这是陕西民营企业另一不足。陕西部分民营企业缺乏面向市场、自主扩张的欲望和要求,特别是一些企业从局部利益考虑,既不愿兼并收购困难企业,也不愿加入集团。众所周知,陕西涉足医药行业的民营企业较多,但实力雄厚、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寥寥无儿。我们常能听到的只有“505”、“三八妇乐”、“一枝刘”、“三宝双喜”等。许多医药企业因为资金不足,销售不畅,大都陷入了内部纠纷或濒临破产的境地。如果这些企业在一开始就能进行信息交流、生产协作,组建“联合舰队”参与市场竞争,其发展必然会是另一种样子。应该看到,各省、区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竞争。
管理混乱,缺乏正确的经营思想,大大遏制了企业的发展。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在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上。在民营企业中,一些重要岗位人员来源往往是亲朋好友或熟人推荐,招聘来的人员大多从事技术和低层管理工作。此外,民营企业中人员档案不健全、流动性大,在流动过程中,一些商业秘密、技术情报、科技成果也随之转移,对企业造成的“内伤”较难愈合。在财务管理上,民营企业在启动和加速的进程中,为了从银行和民间融资,可谓想尽了办法,历尽了艰难,然而,一旦资金进了企业的帐上,开销起来就不那么珍惜了。另外,民营企业借贷的胆量很大,即使利率超过了25%,甚至30%也敢有多少拿多少,根本不考虑是否具备偿还能力。使企业一年四季陷入债务纠纷之中,随时有被拖垮的可能。
产品结构单一,中低层次产品居多,这是我省民营企业又一致命弱点。一些民营企业不重视科技为先导的经营战略思想,坚持老产品一贯制,缺乏更新换代,常常起跑早,加速慢,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令人欣慰的是,部分有头脑的民营企业家,把技术改造放在首要位置上。西安金花企业集团为加大企业的科技含量,将第四军医大学的部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短时间内生产出了“乙肝试剂”、“转移因子口服液”等,在市场上一出现,就供不应求。
在企业逐渐克服各种弊端和不足之际,政府放开手脚大力支持,就显得十分重要。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省委、省政府前些年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在以往的基础上,仍需加大力度,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制定更加具体、操作性强的扶持措施和办法,为非公有制经济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