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回到X年代?
文/童天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的精神应该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目光永远向着未来。然而谈起时下的社会风气,今天的不少青年却也在大发“思古之悠情”,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感叹“今不如昔”!“昔”者何也?它其实并不遥远,就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正所谓“三十年河东”是也!
我没有亲自经历过那些“热火朝天”、“人心齐,泰山移”的年代,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一点也不会有“生不逢时”的遗憾,那些年代里发生的许多事,相信经历过的人一定不会太健忘,今天的我们也不会太陌生。
让你真的回到那个年代,你会愿意吗?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不能回避。
让你不读书,再唱一次“空城计”,再来一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你愿意吗?
让你把家里的锅都砸了,去大炼钢铁,去集体食堂吃大锅饭,你愿意吗?
让你把自己一山锄一山锄刨出来的自留地都贡献出来,大家平均分配,你愿意吗?
让你再回到物资紧缺的年代,再来一次“按需分配”,粮油、布匹、肉糖都凭票供应,你愿意吗?
让你三天两头停下手中的活计,去跟组织“汇报思想”,你愿意吗?
任何年代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那时人们也许单纯,但也正是在那单纯的背后,有人趟着浑水在那儿摸鱼;在左一个“运动”右一个“运动”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投机分子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禁止别人跳舞的人,难道他自己就真的不跳舞吗?如果说话的人是伪君子,那么听话的人不是呆子就是傻子。有人一再劝你施德行善、烧香拜佛,值那些善男信女的香火钱,最终不也进了别人的腰包,菩萨何曾花过其中的一分一厘?神是不存在的,只是永远有人打着神的旗号。今天我们也许不再单纯不再迷信,但再也无须脸对脸背靠背地互相“检举揭发”,不会好端端地给你一顶“高帽子”,让你平白无故堕入万劫不复的人祸深渊。那时候的人们快乐则快乐。但正如房龙《宽容》开篇的第一句话:“在无知的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今天也许是泥沙俱下的混浊世界,但我宁要活水之浊,不要死水之清;我宁要有知的不快乐,也不要无知的快乐,无知的快乐是傻子的快乐,有知的痛苦和不快乐则是智者的痛苦和不快乐,是人之所以为人觉醒之后的痛苦和不快乐。
我无法理解上一代的父辈们,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为何,又是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我无法理解上一代的许多人,是如何活在一个又一个别人制造的狂热中,唯独没有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自己。今天的人们不再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一个又一个政治漩涡而无以自拔。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年代,人们不再盲从,不再乖得可以、傻得可爱,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工作,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是的,今天的我们现实而冷漠,但是,也正是今天的我们,开始有了对人、对人权、对人格尊严的起码尊重,有了对人性回归的热切呼唤。虽然我们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困惑,但那时因为我们有了竞争、有了更多选择余地的缘故,说明我们再也不是那个无知无虑、没有烦恼的“小小少年”,说明我们已经长大或者正在长大。我不觉得今天比过去有什么不好。那时候的人们也许的确“人心很古”,但是今天在背后打小报告的人绝不会比那时候多。我甚至认为,今天的许多坏风气还是那时候的遗毒,在特定的条件下沉渣泛起。勿庸讳言,今天的我们是自由多了,聪明多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
怀旧如思乡,真正的故乡却是不存在的。你怀念故乡的小桥流水、民风淳朴,可曾想到它的贫山瘠水、面黄肌瘦?你抱怨城市的天空太小,蓝天白云被高楼大厦肢解,但你却留恋城市的富裕充实、生机勃勃!既然如此,还是珍视今天,面向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