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魔力球
宗德
在咸阳,一种神奇的魔力球悄然而生。
那是一个偶然:我刚走进办公室,同室的好友便递过来了一副魔力球。乍一看,无甚奇罕:一拍穿一线,一线连一球,简简单单一目了然。我想:这是一件极普通的儿童玩具了。看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位同志接过拍便表演了起来。看着看着,我惊奇了:呀!那小小的球竟象着了魔般地:在拍上上下左右跳动。表演者不时地变幻着花样,时而直击,时而平打,时而侧击斜拉。再看那击打出的流线,直击呈一竖,平打呈一横,斜拉恰如射出的一绳索。任万千般变化,而球总不脱线,线总不脱拍。那“嘭嘭嘭嘭”的声音,快时犹如群鸡争食啄盆,慢时又如和尚敲打木鱼般有序。持拍游击者一番动作下来,满脸绯红,好不悠然。我不由得细细地翻看,终窥出了妙处。
魔力球拍形酷似网球拍,只是变网状为木板,大小也缩小为近三分之一;魔力球其形酷似乒乓球,只是变空心为实心,变硬塑为高弹性软塑胶,较乒乓球略小;最是那条不起眼而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皮筋线,在击打运动中,一拉一缩,一张一弛,连贯出一个妙趣横生的情景来。这种将网球同乒乓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构想是巧妙的。它妙在由硕大的网球场聚汇到乒乓球台,由乒乓球台又缩小到一个人足下眼前的任何一片空间。既让你切身体验到网球、乒乓球运动场上劈、杀、扣、旋等紧张、热烈和刺激的感受,又不受时间、空间、器材条件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而更让你意外得到的则是:在娱乐中身体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又增进了大脑智力的开发和利用。锻炼是显而易见的,魔力球是怎样诞生的?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魔力球的发明者——陕西咸阳华强药物研究所董事长兼所长苟晓峰办公室。
他是一个极普通的关中汉子,家住旬邑,大学文化。1978年参加工作后,先后在旬邑、彬县经委系统等单位从事照像、自动化等工作。1989年至1990年曾任省《生财与生活杂志》社记者。嗣后6年曾在省医药系统供职。近年来,随着商海大潮的冲击,他毅然组建了咸阳华强药物研究所,将十多位从事医药科研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专家组织起来,利用半年多的时间研制出了“乐宝康”胶囊。该产品以其严谨的药理、科学的配方和独特的疗效,迅速地赢得了市场,被广大患者们称为补肾生精的良药。接着该所又陆续开发出了咳立止、烟草香精等十余种系列药物。应该说苟晓峰下海的第一步就闯得有声有色,稳稳地站稳了脚根。但一个勤于思索,善于创新的人,绝不会满足于一城一池的获得。他要谋求更大的发展,要兼收并蓄。这个时候,一个长期困扰在苟晓峰脑海里的命题忽然现实而鲜活起来——怎样用一种方便而又便捷的运动将保健、娱乐和智力开发统一于一体。
一日一日地寻找,一次一次地试验。他作过拉力圈,交叉棒,又搞起了赛力绳,结果都未真正找到那个结合部。拜访中,他妻子告诉了我一个有趣的故事:那是一个亚运赛事正紧张的夜晚,苟晓峰仍关在小屋子里捣鼓那些小玩艺儿,妻子正在电视机前观看着乒乓球赛,看到紧火处,她风风火火地跑进了小屋里:“快!邓亚萍又要当冠军了!”她拽了他,拽出了一片灵感,拽出了一个大胆的妙想。坐到电视机前,在激烈的乒乓球激战中,苟晓峰心头骤然一亮:乒乓球,我们的国球,如果让大家随时都可以打那该有多好。他兴奋了:他连夜找来了球、球拍。先用针在球上钻了一个小孔,用线将球与拍相连,结果乒乓球因孔而失去了弹性;接着,他改用小型皮球,弹跳起来又十分笨重。夜半,凉风习习,他踱步到室外,凝望着茫茫苍穹,苦苦地寻觅着那颗闪光的星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的实践中,苟晓峰终于由乒乓球推绎出了橡胶球,由乒乓球拍幻化出了变化的网球拍,由一般性的线绳连缀出了弹性皮筋。一步步的推化,一步步地走进目的地。魔力球出来后,有人说它是橡胶乒乓球,有人说它是拍线球。是的,它谁家也是也不是,它是道地的保健加娱乐型的魔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