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情怀
黑色的窗棂,洁白的棉纸,鲜红的窗花,映衬着大年的到来。
不论何年,不问干支,早年在妈妈为我装饰的牖户里总少不了那憨态可爱的虎的形象,甚至在妈妈的刺绣中它又是常常不可缺少的宠物。至今,数十年过去了,依然还记得那荧荧的灯光、暖暖的火台,及那虎头上被妈妈大写着的“王”字符号。
儿走千里,成家在外,妈妈没能给我多少丰厚的物质馈赠,但一幅母亲针针绣出的大虎门帘却牢牢地挂在了我的卧房。
虎与我已相伴走过了整整三个轮回。今岁又抬头见虎,对虎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在我的意识里,它是那般恍惚、那样迷蒙,依稀又是那般无所不在。多少次有惊无险,多少次奇险化平夷,多少次悲怆转惊喜,一次次奇迹,一次次超常的转折,在我及我的亲人中多次得到应验,他们把它归附于神。不相信鬼神的存在,只知道“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正是在那科学不发达的年代,正是在人们难以用他们现有的知识去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时,迷信和宗教便相伴而生,同时人类的一些文化及艺术便也同期孕育,从而有了图腾的崇拜,
虎的图腾就在其例。
它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尤其是在民情浓郁的乡土文化中至今兴盛不衰。它在人们的墙上、窗户上、门帘上、枕头上、编织上,尤其是孩子的衣物用品上都到处绣着、扎着、画着。究其原因,它本是民间的一种吉祥物、一种去灾避祸的护身符。
曾知道在众多图腾中有龙、有凤、有麒麟,但这三者却都是人们想象中虚化出的动物。凤与麒麟据说是瑞兽,而龙则能呼风唤雨,人们敬畏它,同时戏耍它。而虎作为动物中的一种实在,成为人们的一种图腾形象,一种命运保护神,这般礼遇有加,就足看出人们的偏爱了。
为什么人们对虎这般情有独钟,大概虎生性的威猛、步态的优雅,大有王者风范。它出没于山林,这就与老百姓大为贴近。在中国长期的帝王朝代里,广大人民精神上高度压抑、生活上命途长舛,对灾祸尤难以抵御,为了在精神上能够得到释放与依托,人们选择了虎。要用虎这个能给人无穷力量的“王”,以对付各种邪恶。龙是天子的化身,而虎则是百姓的镇邪之宝,这大概就是人们把虎作为图腾而代代相传与偏爱的缘由吧。
如今又见虎年,各种印有虎的印刷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而我更为喜欢那出自民间普通劳动者之手的虎的各种工艺品。尤其是那虎的窗花,以它颇负艺术趣味的鲜红造型,在大年到来的时候,带着浓郁的中国风致亮丽户户家家,装点着风景,温暖着心田。
(张笔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