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国专利:举不起的利剑
东方鸿
专利是竞争中的利剑
我国某项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一种必需的消耗性材料进货受阻。原先的国内供货厂家因这种材料的生产技术专利侵权,被迫停产。如
要继续这项大工程,只得进口国外的产品,由于是消耗性材料,所需花费的外汇将是一个无底洞。令人痛心的是,这种材料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研制出的,但没有申请专利,这项技术被外国某企业得到后,在我国申请了专利,受到了保护,我国自己倒失去了生产这种材料的权利。专利,这是一把利剑。在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专利是强有力的手段,当今很多国家把专利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设想到了2010年,发达国家的关税要降到3%,到了2020年,全球范围内将取消关税,这意味着所有国家、地区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贸易竞争,很难再用关税调节来保护本国产业。专利将成为竞争的重要武器,取得专利权就可以得到被国际法承认和保护的市场,能否赢得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利技术在当时的先进程度。在加速驶进国际市场的快车道上,中国专利,做好准备了吗?
专利意识亟待加强
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技术,由于大幅度增加了水稻亩产量,在世界上引起巨大轰动,被国外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也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但由于缺乏专利保护意识,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宣读了成果论文,公开了这项技术。这样,这项为人类生存、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技术被各国广泛使用却没有得到任何收益。在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都象杂交水稻技术一样,以论文形式发表或通过成果鉴定被公开,成为“公众财产”。据北京市专利局统计,北京市高校专利申请量只占鉴定成果数量的20—25%。
有了专利可以通过至少三个途径获得经济效益:入股、转让、转化推广。很多科研人员对专利意味着什么了然于心,但为什么专利申请积极性不高呢?政府专利部门和研究专利问题的有关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这种不重视专利保护的情况是科研管理制度造成的,导致不少人重研究、重成果鉴定和报奖,轻推广、轻专利申请。对专利问题有资深研究的清华大学杨武先生做过统计,我国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22项福利待遇都和有无科技成果有关。这样,科研人员通过成果鉴定和论文发表就可以获得奖励和名誉,而这种成果和论文并不以市场作为检验的前提所以科研人员就不注重成果能否用到生产中去、能否产生经济效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申请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北京市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在10—15%。清华大学电子系的某教授说:“有些研究成果,我们要考虑有无转化的可能性。我们现在研究出来的很多高新技术,国内没有企业有能力接过去。申请专利要履行手续,耗时、费力;专利授权后每年还要交纳年费,年费还年年递增。有可能转化、转让的成果,我们都会进行专利申请,如果没有转化、转让的可能,有专利权也没有意义。”一方面是我国高科技含量的专利少,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势单力簿,一方面是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高科技成果未进行专利申请,给国家造成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流失是令人痛心的。
企业不该淡漠
据中国专利局统计,1997年国外公司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位的是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专利申请量是529件,第二位是日本的索尼公司,专利申请量是483件。我国国内公司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位的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量是209件,排名第二位的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申请量是106件。可以看到,即使在中国,我国自己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境外企业公司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相比,要差上几倍。在专利申请上,国有企业的淡漠尤为引人注目。据统计,在被称为中国科技中心的北京,至少有1/3的国有企业多年来没有任何专利。国有企业具有相对雄厚的科研力量,可为什么在专利申请上非常消极呢?在问到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时,很多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几乎众口一辞:“现在我们企业面临的问题成堆,哪里还能顾得上专利的事啊”。
低科技含量专利的困惑
低科技含量专利纠纷时有发生。日前,石家庄的一家肉联厂已向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双汇集团侵权了他们厂的生产工艺专利权。因涉及著名的双汇集团,估计这场诉讼将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据有关专家介绍,生产工艺一般不申请专利,而是采用保密的办法保护研究成果不被外人获得。因生产工艺属低科技含量技术,此种技术在申请专利公开技术后,很容易在改头换面后被剽窃,这类官司打起来也非常麻烦。相类似技术是自己研制的还是抄搬他人的,是一件很难判断、辨别的事情。石家庄肉联厂和双汇集团的这场官司的判决结果将是众多专利人和生产厂家关注的事情。
天津一天然红色素的发明人兼项目经理在谈到他的发明技术为什么没有申请专利时,深有感慨地说:“申请专利就得公开技术,有的技术内行一看就会明白怎么回事,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更容易被仿冒,打起官司又很难打赢,因为仿冒的厂家不是照搬你的技术而是稍做改动,不完全是我申请的专利。官司难打,又耗费时间、精力、钱财,非常划不来。如果不公开专利技术,也会有厂家根据我的产品琢磨出我的技术,生产出和我的产品相仿的产品,但比较起申请专利公开技术,仿冒的厂家会少得多,毕竟有能力自己研究出这种技术的人很有限。”
尽管有很多低科技含量的技术没有申请专利,但在我国的专利中,低科技含量专利还是占相当高的比例。由于我国专利中有较多的低技术含量的专利,对这类专利的管理也将是一个重要和复杂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