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3月03日
公众视角
03

归来后的香港

马琪文/图

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第五个月里,我来到了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的地方,踏上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五星红旗紫荆花区旗飘扬在空中。香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妩媚的海湾,秀丽的山峦,香港四周碧波荡漾,百舸争流,在海的四周不是鳞次栉比千姿百态的大厦楼群、就是郁郁苍苍、生机勃勃的绿野公园,白色楼群和绿色的林带交相辉映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山水画。

“九七”回归后香港有什么样的变化,是我一直好奇的一个话题。

在中环一代闹市区商店职员、政府工作人员、街上的巡警都讲的一口普通话,摆摊的商贩、公交车司机也都讲“港式”普通话,尽管有的话需要琢磨半天才能理解其本意,但又能看出他们的认真态度。说普通话学普通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与过去互相比划半天谁也听不懂谁的情形相比,可真是不小的进步。不会讲国语,在香港众多的市民中是很平常的,十分奇怪的是紧挨大陆往返内地探亲、经商、旅游的港人百万数计,但不会国语者占很大比例,据香港1995年暑期结业考试统计,香港中学生有三成学生两科以上不及格,其中中文不及格的占很大比例,这种现象跟港英政符长期的殖民教育不无关系,在香港出生读书的学生大都从幼稚园开始,就要学英语,直到中学毕业,一般学生的英语口头会话和书写能力都已经很不错了。香港使用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是社会交流的组成部分,而新一代香港青年人的基本特征是崇尚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但又明显地带有中国人忠孝意识和拘谨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生活既是循规蹈矩又是具有西方色彩。

老朋友易家谦先生是香港YMCA的副总干事,为人热情大方,经常组织青年夏令营回内地,并为加强香港与内地的合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日在请客吃饭中我问“香港有什么变化”易先生告诉我回归后的香港马照跑,舞照跳,红灯照亮,前些年的不稳定心理现在已经平静下来,原来办理移民的香港人已大多数开始回到香港。

最能代表香港变化的就算是青马大桥了,香港区会所主任马国棋先生听说我初次来港,他特地陪我去看看青马大桥,马先生很健谈,并且是一位摄影发烧友,所以我俩的谈话相当投机,7月1日前通车的青马大桥是全港最长的铁路公路吊桥,它横跨青衣和马湾两岛之间的海峡,长22公里,等于著名的澳洲悉尼吊桥的三倍,比目前世界最长的旧金山吊桥还要长97米。若加上马湾岛高架桥和汲水门大桥更已达3.4公里,青马大桥建成后,不但将与大屿山与港岛、九龙、新界连成一体,还接通了新机场和市区的陆上通道,架起了香港通向五大洲的空中之桥。大桥是请世界上一流的设计师设计,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修建的,如吊桥的吊缆其直径1.1米,是由7万条直径仅5.38毫米的镀锌钢丝在空中绞织而成的,这是一项精细且难度很大的技术劳动,也充分表现了香港人的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气慨。

在亚洲经济较发达的新加坡、韩国等国,我亲眼目睹了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你会发现他们几乎是同样的,无论是在步行还是搭乘各种巴士地铁,渡轮,总有一些来不及在家中打扮的青年妇女,从包中掏出口红,眉笔和小镜,毫无顾忌地描抹一番,你会注意到,已坐稳座椅的她们,很多会闭目养神,不会有人大声喧哗,而与新加坡、韩国不同的香港,使你会感受到有一种说不出味道的英国式的沉稳。

马先生是一位健谈而又善于思考的人,他对特区首长董建华推出改善住房,退休人员福利等一系列政策非常赞同,在香港的市民中退休人员已占12.3%左右,而这些老人又坚守落叶归根这种传统信条,因而特区政策针对这一现状就鼓励老人回大陆家乡安度晚年,养老金可以从大陆中国银行直接领取。这种策略既缓解了香港人口的拥挤,又满足老年市民的愿望,此政策出台深得大家赞同。在九龙清真寺,我见到一位早年从河南来香港的丁老先生,今年78岁高龄,满面红光,负责清真寺行政事务,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大陆领取养老金的政策使这位老人高兴不已,并且准备回大陆安度晚年,免去了后顾之忧。

对香港的今天,易先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说香港的建筑业、房产业、金融、贸易、旅游业都很兴旺,但小工业和加工工业不太景气,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应当给予政策的倾斜和财政支持,这样就能避免失业的现象发生。香港与内地有所不同,人以财富划分等级,在这里通过公平竞争发家致富是光彩的事,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这就是香港。

香港现代化的步伐很快,但有趣的是香港还保留了有轨电车,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在各种高级轿车奔驰的街道上,叮作响的有轨电车侧身其间,倒也十分和谐,一辆有轨电车一下子将时光拉回100年,城市的厚度空间瞬息扩大,人们花几分钱就可以乘车环城观光,它不仅是大众化的平民的交通工具,也使人通过它了解香港人创业的艰辛与百年的血泪,老电车曾是香港的负担,据说在50年代曾有多方建议拆掉这种交通工具,而规划局坚持不让步,如今它已成为香港独特的一景。我们西安目前也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香港人的做法,给我们如下启示,西安在对老城区进行改造时,应少一些激进的思维,要拆得慢一点,因为历史旧迹在市场消费成熟的时候,会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能,而香港的很多具体做法西安是可以直接“拿来”,比如,一踏上香港的游客就可以感受到旅游协会的工作是无处不在的,在机场的进出口,有供公众免费索取的导游图,及各种指南手册。香港有非常完备的标识系统及游人询问系统,所谓国际大都市是背包游客可以自由访问的城市,也就是说它尽力为外来人提供种种方便,在这方面,要改变游客在西安“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逗留时间不超过两天的落后方式,西安显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

离港前,香港朋友特意安排我们来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座落在中心东北角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巨型雕塑,高六米,重达七吨,用青铜造的紫荆花表层贴有金箔,并由暖红色的花岗岩基石做基座,是由中央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礼品,它代表着中央政府永远是香港坚强后盾,愿香港特区象紫荆花一样永远盛开。

这就是我看到的回归祖国后的香港,一个涌动着积极向上和一个永往直前力量的香港。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