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4月02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做人(小说) 麻花辫(散文) 你的阴影 漫话姓氏(散文) 图片新闻 好大一棵树(小说) 无题(散文) 给朋友(散文) 岁月(散文) 石碾(散文)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石碾(散文)

文/靳刚

石碾躺在路中央露着碾面,任千人踏万人跨。碾槽里积些尘土,生着长不大的八里草。

昔日石碾离老屋东南二十多步,用几块顶柱石和石臼支起来,离地二尺多高。碾面直径四尺多长,碾沿二指宽一指高,中央碾孔细瓷碗粗,用来栽木桩,木桩上套架,夹住那一人抱不拢略短于石碾半径的石碌碡。用人力或畜力推动石碌碡转动起来碾东西。

对不懂石碾的孩子们来说,这地方最好玩。因为那里有蒙了眼睛的牛马。支支呀呀、轰轰隆隆转动的石碾和许多小朋友,有能吃的东西,趁人不注意,抓一把塞在嘴里。

太阳出来一杆多高,做早饭的女人下过几把米和几碗红苕块,一拍玉米面桶,空了。赶紧叫喊男人去碾玉米面,于是男人挖一葫芦瓢玉米颗,提了箕子飞也似地赶至碾道里,把玉米倒在碾子上,胡乱一刨,套好碾杠,蹶起屁股推碾子。听到碾子响的小孩赶过来说要帮忙,大人便让他们推,自己拉。没走几步,碾子反到重得不动了,蹶了屁股的大人从两腿间早已看到了小孩争着吊碾杠,猛地转身就逮一个。十几圈过来,碾成了。粗心男人却忘带扫帚,打发娃儿回去拿。此时,女人在灶房早已嘟囔开了,锅都溢三遍了,等着下锅哩!不操心的东西,遗屎掉尿的,心让狗吃了。

石碾忙时,碾东西要排队。鸡没下架,就有人碾开了。后来的陆续把东西排在碾道里,装有玉米黄豆碗豆干苕片等的斗升筛篮陶盆瓦罐等一字摆开。东西多的人家套了牛马一时半刻不能完,挨着的人就干急,不住的打牛屁股,主人脚下也加快了。有爱开玩笑的拿石头放在碌碡下,牛后腿蹬直了还拉不走。数量太多碾子就慢了。人们用扁担挑到小河边水磨坊去。后来有了电动的,这边倒进去,那边就拿口袋接,方便极了。这石碾就日渐冷清无人理会了。

再后来,碾架被人掘卸去填了灶口。那碌碡孤零零地在碾面上如遗弃的婴儿。轻轻用力就来回滚动。有小孩的大人说危险,叫壮劳力把它滚到粪池边立起来,就有那不知干净的小孩跳上跳下的玩耍。碌碡碾窝里下雨积水,鸡狗就上去解渴。冬天结冰,小孩们碗出来,用绳子拴了,当大印在同伴脸上脖子里乱戳。此后,石碾左右各长一棵洋槐树。夏日里,人们揣了大海碗扯面,把石碾当大饭桌爬,吸得渍渍响。

没几年,人们就觉得石碾占地少栽几秧豆角。地主人路上挖个坑,把它撬进去。这时有人发现碾棱上錾的有字:道光二十二年八月,李家立碾一合。翻开历书一查,才知这碾已有一百五十三年的历史了,经历了少说也有六七代人。人们就念及它的好处来,没人说话,那填上动作不知不觉地就慢下来。

而今,只有下雨人们走在上面,才念起这儿是碾面,不湿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