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4月14日
公众视角
03

啥“骂娘”

夏海

“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是前几年颇为流行的一句话,言下之意:狼吞虎咽,充饥解馋,吃饱后不思感激,反而抹嘴不认人,对施食者诋毁攻击,是忘恩负义的典型行径。据说此语的“专利权”属某大学教授,在报刊发表后便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鸡鸭鱼肉,生猛海鲜,大快朵颐后却恶语相向,连个“谢”字也没有——国人究竟怎么了?不是总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么,如今竟反其道而行之,岂非咄咄怪事。其实细想起来,似乎不难理解:上梁不正下梁怨,娘亲做事理不端

娘者,人母之谓也。操持家务、抚育后辈是她的天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尽了为娘的一腔深情;下一代的回报则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母贤子孝的真实写照。而有的娘却形象欠佳,无法赢得子女的尊敬:或拨事弄非,飞短流长;或鼠窃狗偷,拐骗坑蒙,或倚门卖笑,艳舞莺歌……倘若某家老娘再效仿十字坡上的母夜叉,开一间黑店,出售白粉黄碟,兼营灌汤人肉包子……如此这般,即使是顿顿山珍海味,天天满汉全席,人性未泯的孩子们能不骂她吗?

有人忍不住会说:错了错了!“吃肉骂娘”非指母子关系,是比喻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横挑鼻子竖挑眼,处处不满意,时时有烦言。此话虽似有理,推敲起来却疑问甚多——在公民与公仆之间,谁当“娘”?谁做“子”?中国固然有“父母官”一词,可那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快到二十一世纪了,还能这样叫么?再说,民众碗里的肉,是他们自己挣来的,还是“娘”给盛的——一句话:到底谁养活谁?

留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骂名长留的“娘”,往往是行为不轨、钱财来路不正者。号称“中国烟草大王”的褚时健,曾任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他与职工共同奋斗,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烟厂发展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现代化企业,工厂上交年税利206亿元。然而,他私人贪污170万美元,亲属受贿近四千万元,又设立十几亿元的“小金库”……这样的“娘”,怎一个“骂”字了得?

至于臭名昭著的王宝森、中国最大的腐败分子陈希同,该算“娘”字辈了吧?其所作所为,还有一点人味吗?他们遭千夫所指、万人痛骂,应是理所当然的了。

“吃肉骂娘”——骂者之恨不在“娘”,在于腐败之人也。快哉快哉。如果万马齐喑,亿人缄口,那真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鲁迅先生七十多年前的忧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