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4月23日
劳动者
03

寄情书裱乐己助人

——记省总工会退休干部杨清海

文/严天池

今年71岁的杨清海,是总工会机关退休干部。1986年组织上按省劳模的有关政策,批准办理了他老伴的户口“农转非”,正在单位准备考虑给他分配住房时,他却决定退休后回自己家乡——临潼县铁炉乡北杨村居住。这一想法得到了老伴和子女的理解和支持。就这样他退了老伴的城市户口,没有要单位房子,于1987年正式办了退休手续携老伴回到家乡。

老杨从年轻时起,就对笔墨十分着迷,退休回家后,学书便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不管事情多忙,每天临贴、创作不间断,他一个字几遍几十遍地练,常常临写到兴奋处,连吃饭都忘了。时间一长,周围的学校老师,附近驻地的解放军同志,甚至县上机关单位的书法爱好者都成了他书艺上的朋友。对于别人要他写的字,他总是乐意为之。随着时间推移,要他字的人越来越多,寿阳山公墓大门有他写的牌名,一些单位、学校也有他提写的招牌,他还有幸为全市人民爱戴崇敬的铁市长张铁民同志书写了墓志。这些年来,他先后有三十五件书法作品参加了省内外的交流展评,其中有五幅作品获得了名次和奖励,1990年还参加了省上组织的中日书法交流活动,被吸收为省老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于右任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老杨对书画装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画装裱虽说不是什么高难技术,可对他这个年已古稀的人来说,的确也是件不易的事。一幅作品装裱好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道工序出问题,就会前功尽弃,开始初学阶段,他碰到一大堆技术上的难题,但他不悔心泄气,边看书边摸索,一道道工序反复研究实践,终于慢慢地掌握了要领。

老杨以益人为乐,单位有近七十位离退休老同志,他根据每个人的志趣、爱好、身体和家庭情况编写内容,书裱好作品赠与他们,使老同志们从中得到快乐。机关有个胜友书社,常组织在职和离退休二十几位书画爱好者开展交流展评活动,老杨主动承担为他们作品装裱的任务。1988年,他受聘省职工物价监督委员会帮助工作。在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时,他浓墨书裱了“廉”字条幅二十多件,并小字注写“俭养廉、廉生威、威慑腐”。赠发给大家,同志们反映说这个赠品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给了他们搞好物价监督的勇气和信心。

老杨寄情书裱,这些年义务书裱赠送单位和个人书法作品800余件,给书画爱好者装裱作品1000余件,还给5名书友传授了装裱技艺。他被评为省退休先进工作者,还被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员。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