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5月07日
劳动视野
02

农工相“联姻” 科技作“嫁妆”

袁生社帮助百名下岗职工办蝎场

本报讯 “感谢你为我们下岗职工开辟了一条致富路。”4月22日,西安市石油化工厂职工翟步助,一手提着装有7000尾种蝎的纸箱子,一手握着青年农民袁生社的手连连称赞。至此,被人们称为“蝎子王”的袁生社已整整帮助101名下岗职工办起了家庭养蝎场。

家住长安县斗门镇中丰店村的袁生社,1990年从实践中摸索出了恒温无休眠等先进养蝎技术,之后他依靠科技,逐年扩大,养蝎很快发展到400多万尾。去年以来,身为陕西省青年科技致富标兵的袁生社,看到企业下岗职工咨询科技致富的人越来越多,便同哥哥袁整社一商量,在家里办起了下岗职工养蝎技术学校,无偿传授技术,优惠提供蝎种,仅此一项去年让利上万余元。

种蝎当“红娘”,科技作“嫁妆”,引来省内外上百名下岗职工纷纷前来“攀亲”。广东、福建、山西等省市下岗职工闻讯赶到袁生社家学习养蝎技术,引进优质蝎种。西安市毛纺厂下岗职工张文静,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的钱逮了3000尾种蝎,在家办起了养蝎场。甘肃省平凉市某材厂职工张平去年初一次逮回1万尾种蝎,目前已产仔10万余尾,产值超过3万。

笔者问及帮助下岗职工办蝎场的初衷时,30出头的袁生社喜滋滋地说,家庭养蝎风险小、投资少、回报率高,一可适合每个下岗职工养殖,二可不愁销路、市场前景广阔。所以,我想用更多精力扶持下岗职工靠养蝎创出一片新天地来。 (王润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