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巾帼写风流
——记西客42/1次三八女子包乘组车长崔惠贤和她的姐妹们
文/本报记者王仓盛
在西安至北京的千里铁道线上,一支三八女子包乘组活跃在42/1次列车上,第10任列车长崔惠贤带领50名姐妹捧出一片真情,谱写为旅客服务的新曲。
三八女子包乘组自1970年成立以来,尽管车次、组次发生变化,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列车长先后换了10任,但小组为旅客服务的奉献精神没有变。最近,在一个春意融融的日子里,记者采访了这个三八女子包乘组。
说起列车长崔惠贤,她19岁那年,就开始在西安至上海的列车上当列车员,1984年成为列车长,1995年调任42/1次列车三八女子包乘组列车长。这位精明能干的列车长把这个小组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受姐妹们的拥护和尊重。
现在的三八女子包乘组的列车员,平均年龄才22岁,绝大多数是近一二年来上车的年轻姑娘,在家她们是独生子女。怎样带好这支队伍,崔惠贤列车长可用尽了苦心。用她的话说:就是“情”字当头,“严”在其中。崔惠贤用一颗爱心凝聚大家,工作上手把手教,严格训练,尽快让姐妹们掌握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尽心尽责地为旅客服务。每到休班时间,崔惠贤顾不上休息,到姐妹们家里走访,了解她们的家庭、生活和困难,帮助她们解除后顾之忧,让姐妹们上车后安心工作。利用休班时间,便组织姐妹们到二七纪念塔、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接受传统教育,请老红军、老八路讲革命故事,到天安门前观看升旗仪式,和纺织行业的先进赵梦桃小组结对子,与部队战士座谈联欢,向李素丽拜师学艺……让姐妹们在这些活动中树立起“不比报酬比奉献,不比享受比苦干”的敬业爱岗思想。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后,列车员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21岁的列车员孙伟因不习惯而晕车,列车长又是端水又是送饭,细心照顾她。工作中,姐妹们热心帮助她,使她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打消了离开小组的念头。在一次值乘中,一位军人在车上突患胃痉挛,孙伟到处找大夫,又拿出自己用的胃药,一路上周到地照顾病人,令这位军人十分感动,返回部队后送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19岁的王璐刚分配到卧铺车厢后,看到既要铺又要收的60条床单,为难地坐着直发楞,悄悄地流泪了。春运期间套跑太原,车上超员120%。开车铃声响后,她急得上不了车,在站台上直跺脚,忍不住地哭了。上边旅客拽,下边车长推,衣服扣子挤掉了。王璐的父母找到车队,要求给王璐调换车次。但王璐没有这样做,她从不愿干到今天成为一名优秀的软卧列车员。温暖和关心,使一些曾流过泪,想调走的列车员铁了心,都不肯离开这个小组了。现在,又有8名列车员写了入党申请书,决心在三八女子包乘组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年华。
列车员的确风光和神气,但她们的工作却很艰辛,对进京列车要求则更严,标准更高,库清搞卫生,调整行李架,算是最苦最累的活儿。对男列车员来说,轻而易举,一两个小时就完毕了;可对于身单力薄的女列车员并非易事,常常是汗流浃背。天花板要爬到行李架上去擦,暖管黑带则要跪在地板上擦,要干上四五个小时才能做完。姐妹们便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岗位,暂时换换人,但工作标准不能有丝毫的降低。上级多次检查,连续达标,经常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列车员不但要会英语、哑语,还要掌握服务程序和标准。她们在列车上配备起针线包,象棋,扑克,医药箱,设立了广播点歌台、阅报栏,免费为旅客送阅报刊、小礼品等。每逢节假日,她们还同旅客举办联欢会。三八女子包乘组几代人从点滴做起,二十八年如一日,给南来北往的旅客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西安新华橡胶厂的一位旅客,在车上患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腹痛难忍,列车长发现后,一面为他清扫污物,一面让人找大夫,又拿出自己的500元钱让他下车治疗,使这位旅客感动不已。去年暑期,一位家住延安的北大女学生,不慎将刚泡好的一碗方便面,洒在双腿上,当时就烫起了水泡,车长和贾缓、王汀、易文静等列车员将这位女大学生抬到卧铺车,找来烫伤药给涂上。一路上送水端饭,扶她上厕所。车到西安站后,天下起了大雨,又借来雨伞,把这位大学生送到长途汽车站。事后,这位女大学生将一封“千里相逢好姐妹,情似甘露暖心田”的感谢信寄到了三八女子包乘组。在一次值乘中,列车员王丽捡到一个装有5000元钱的皮夹子,便立即交给列车长找失主。这位在酣睡中的旅客被唤醒后,接过钱夹子万分感激,当即抽出200元钱以示感谢,列车员王丽婉言谢绝了。列车行千里,好事一串串。仅去年一年,她们为旅客做好事近3000件,收到表扬信2万余封,锦旗8面。
辛勤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三八女子包乘组连续21次蝉联铁道部“红旗列车”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捧回了铁道部“火车头奖杯”,跨上了国家级卫生列车。先后任职的十位列车长中,有5人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路火车头奖章、全路劳动模范等殊荣。从三八女子包乘组走出的人员中,有的是客运段、车队的领导,有的成为列车长,她们个个都是业务骨干和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