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家里的汉砖
郑富林
我家在汉长安城内西北角。去年三月,村里搞节水灌溉工程,在各自的承包地里挖渠埋管道,利用双休日,我和爱人在麦地里开始挖自己地里一段渠道。
承包地分的一段渠道不多,只有六、七米长,要求挖深度1米。当挖到二尺深的时候,只见下面一米多长的地方全是些瓦砾,我知道前几年,考古队曾在地里好几处勘探过,我村村南几百亩地,瓦渣随处可见,村民们为了种地,锄草,每年都要用笼子把这些瓦渣捡起倒在路边,年复一年,总是捡不完,还留下许许多多的出人意料的收获,有的村民挖出了瓦当,古钱币、砖俑、瓦罐、铺路砖,古代的五面排水砖,更令人惊奇的是,六十年代,一老头锄地,竟然捡到了金子,象人的指甲大,上边还有文字,后交给了文物部门,听说还有对应的一块,至今未找到。去年村民还挖出了一尊砖佛像,可惜已不完整。
我们继续挖,一边捡,一边往深掏,很快发现有好多大小均称的卵石,还有近一尺大的板瓦,上边有排列整齐的花纹,再捡,捡出了四块圆形的筒瓦,花纹无一点损伤,几乎一个样,花纹只是略有区别。解放后,我们这里的人每年到八月十五烙花花馍时,就用这筒瓦,村里好多家都有,从小,我就见的很多,难怪每年都有收古董的贩子到村里,收古钱,瓦当等,我们叹息,要是挖出有文字的筒瓦就好了。再挖,又挖出了二块大小一样,完整无损的大砖和一块近正方形的薄砖,又继续朝里面掏,还是大小不一的瓦渣,再掏,就要到邻居家的地里,看样子还很远,瓦渣还很多,不能再挖了,否则就要蹋方,无奈,只好用土填好。
事隔一年多,我把这三块砖用磅、尺子称量了一下,大砖重21.5斤,长37cm,宽19cm,厚9.5cm,又拿了一块现在烧的红砖作一比较,砖重2.4斤,长24cm,宽11.5cm,厚5cm,两者相比,汉砖比现代砖重近9倍,体积是现代砖的近4倍,我惊叹不已,西汉距现在已二千多年的历史,埋在地下完整无缺,四棱见线,质量如此之好,作工如此之细,它是西汉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家和邻居家的界墙,才砌了几年,有些砖表皮已开始脱落。又称量了另一块近正方形的薄砖,重11.5斤,长32.5cm,宽25cm,厚4.5cm,我当时不知西汉时作什么用的,这次由中日专家合作开发的西汉桂宫汉武帝嫔妃居住的宫殿,目睹了这一宏伟建筑的遗址,才知这砖不是西汉时铺路砖,就是渠砖,卵石就是建筑砌筑的散水。
前不久,我到桂宫遗址看了两次,告知考古队我的发现,他们说,不久就要到你们那里去考古,因我村村南,也属桂宫遗址范围,我期盼着,说不定会出现另一处桂宫遗址的惊奇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