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时代呼唤“智多星”职工
沈小平
首钢炼铁厂矿筛筛分不均一直困挠着企业生产,职工赵承新经过钻研,只是把漏矿框由正方形改为矩型,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像赵承新这样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智多星”职工近年来不断涌现,他们已经成为首钢集团的一个特殊群体。两年多来,他们共提出合理化建议4万余条,实现技术革新1700件,为企业创造效益亿元以上。
培养造就大批“智多星”职工,是企业增强实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一个企业的技术实力,不仅体现在有多少专家、工程师,而且还体现在广大普通职工的科技素质上。然而,目前我国职工整体素质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现在我国高级技术工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这与发达国家一般达到20%以上水平差距还很大。在很多企业评职称、长工资时,总是重文凭、轻技能。一些劳动熟练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因没有文凭,被排斥在外。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企业就要制定措施,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智多星”职工涌现出来。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自己成为“智多星”职工,也是劳动者适应就业竞争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岗定终身已不复存在,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的情况不可避免,职工只有不断提高素质,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少下岗,即使是下岗,再上岗的机会恐怕要比其他人多一些。
培养同现代化需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才资源,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智多星”职工的涌现,与国家、与企业、与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期盼着更多的“智多星”职工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