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下岗女工编织出崭新的人生
岐山县剧院下岗职工唐乃侠夫妇宿舍:20平米分为内外两间,内室外厅。比起以前,卧室内靠墙多出一台日本产兄弟牌毛衣编织机,靠床摆着一张用来熨烫毛衣的课桌,客厅横拉的一根铁丝上,一件件款式别致的鱼尾裙、套裙格外惹眼。
“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几件东西,竟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们夫妇的命运。”42岁的唐乃侠动情地说。
“她在剧院里做过售票员,冷饮厂工人,15年工龄,一月200块还拿不到手,我的工资也很低。一家人穷点事小,可总觉得憋气。”在剧院做编剧的丈夫苟怀智说到以前,很有几份无奈和伤感。
“因为没奔头,娃他爸整天泡在牌堆里,啥也不好好干,去年10月,我下岗了,一家人在家里闷着。”唐乃侠也有许多辛酸泪。“大家听说我毛衣织得好,就托我织个毛背心、毛裤什么的,一件给几块钱。没办法,挣一个算一个吧!”
“见不断有人托她织毛衣,我就豁出去拿出5000元积蓄买了这台编织机赖以糊口。半年过去,不想不但收入好,还能干出一番事业哩!”不等唐乃侠说,苟怀智眉飞色舞,满脸男子汉的自豪。
机子一买回来,就揽到10多件活,可不懂技术,一条毛裤织了拆,拆了织,反复20多次还不能织成,两口子急得团团转。这时,恰逢县妇联请来编织专家给下岗女工办毛衣编织培训班,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心灵手巧的唐乃侠织出的20多种新款式美观精细,一个月下来,做活50余件,收入上千元,连扶凤县的顾客也频频登门。
“忙得不可开交,只觉得人手太少,房间太小。娃他爸也像换了个人似的,帮我揽活、熨烫,再不去牌场了……”说到这里,唐乃侠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甜蜜。“咋还能那样,我思谋着赶紧在街上找个大门面,把咱的毛衣编织店办起来。再寻上儿名下岗女工,把生意做大点,咱也过把老板瘾!”
离开县剧院后,笔者还了解到,在县妇联的帮助下,仅岐山县城内,像唐乃侠一样搞起家庭编织的下岗女工就有10多个。下岗后,经过短暂的阵痛,她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不但编织出了漂亮的毛衣、富裕的生活,而且编织出了坚定的信念和崭新的人生之路…… (刘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