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6月18日
头版
01

分流不下岗 冗员无温床

秦川机床集团公司实行富余人员动态交流

本报讯 企业如何创造就业机会,更好地安置和分流下岗职工?秦川机床集团公司从企业实际出发,在集团内成立了一个人才交流中心,为每个下岗职工提供均等的择业机会,同时也为每个岗位提供最优秀、最适合该岗位工作的职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近3年来,各分厂之间相互交流有1000多人次,集团没有把一个职工推向社会。

作为4年前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的秦川机床集团,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成为前进路上的一大难点。对这个触及职工自身利益的敏感话题,以董事长赵贤哲为首的一班人认为,机床厂的工人与纺织厂熟练工人不同,他们大多是技术较强的工人,富余人员也是一种动态的状况。比如,镗床加工任务紧张时,秦川的工人加班加点都不够用,但引进了五面体加工中心后,工具、工装设计部门都没事干了,而这些人都是技术人才,解决这些人的问题的关键是为他们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岗位,让这些企业培养多年、身怀技艺的富余人员在企业内部流动起来,而不是坐在那里消极等待谁来帮助解困。于是,对内他们建立了企业内部人才交流中心,通过转岗培训,内部调剂,及时地为下岗职工提供新岗位。迄今,公司内已有50%的职工进过人才交流中心,最终实现了下岗不失业,生产、生活不受影响的良性循环。

另外他们用多品种来扩大再生产,并不断拓宽产品领域,从而让富余人员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秦川经过技改,开发能力上去了,各种规格的磨齿机都能生产,用户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设计生产,几乎每台都是专机,从而赢得了市场,充分发挥了工人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减少了富余人员。在“减员增效”方面他们的行为具有超前性。该公司10年来不招工人只招技术人员。赵贤哲刚当厂长时,该厂是2800人,现在是2200人,1987年产值是1350万元,去年是2亿元。企业积极倡导用人上的竞争机制,下岗分流不再是没面子的事。研究所有一名技术员在处室人际关系不好,通过厂内人才交流中心交流到经营部,因工作出色被提拔为销售处长。殷顺德因为冷风机厂停产下岗,经过交流,目前已是机床分厂厂长兼党委书记。

本报记者刘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