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
——宝啤“三八女子乙班”纪事
当班组长郭莲香将全国总工会授予她们的“全国五一奖状”抱回车间时,25名班组成员蜂拥而上,大家兴奋地看着那烫金的奖牌,摸摸那闪闪发亮的金黄大字,欢呼着、拥抱着,激动的泪花在他们的眼眶里闪耀……
她们虽是一群柔弱女子,但却在啤酒厂最艰苦的岗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那就是单班生产啤酒110余吨,优级品率高达93.7%,一级以上品率100%。啤酒产量、质量名列前茅,各项主要消耗指标在全厂176个班组中最低,修旧利废、节能降耗共为厂节支73万余元。
与男子汉比一比
在啤酒生产企业,最苦最累的就属包装车间,那里劳动强度最大,特别是夏天,车间杀菌机喷出的股股蒸汽熏得车间又闷又热,若分配个女同志上岗,车间主任准找这个理由,说不行。然而,宝啤包装四车间刚建时,女职工就占了近一半,车间主任愁眉不展。一些女职工见状不服,说:“要不,成立个女子工段?比一比!”这句话一下子似水烧开了,在女职工中沸沸扬扬,主任刘新海当即拍板成立“三八女子工段”。
“与男子汉比一比。”她们在主任的亲自组织安排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化操作培训,统一了服装,聘请了宝鸡县武装部预备役军官进行军训。从上班集合点名到下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人们翘起了大拇指。
然而,付出是艰辛的。同样要把一箱四五十斤重的瓶盖抱到4米高的梯子上,再倒进灌酒机中,男职工只须一抬臂,而对女子乙班的职工却是艰难的。每天要抱十余箱瓶盖,为此她们想了许多种办法,然均不见节省气力。为不影响生产,很多女工憋足一口气,回家练臂力,最终都能很好完成任务。和胶同样也是个力气活。职工雷亚荣为保证和胶质量,常常提前半小时到车间做好准备工作。年已44岁的班长郭莲香每天更是忙得不得了:逐岗逐人检查,查操作规程,查质量是否合格,查安全文明情况,纠正不良操作方法,常常是帮这个,帮那个,从早晨忙到下午4点,直到啤酒全部合格入库,郭莲香才抚着酸痛的腰身下班了。这些女工就是凭着要与男职工比一比,给女同胞争光的信念和热情取得了突出成绩。1997年,她们班组生产啤酒10565吨,比计划超产1065吨,创造了单班生产啤酒110.2吨的最高历史纪录。
管理出效益
三八女子乙班成立之初,立下了铮铮誓言,要夺取全厂班组竞赛的最高荣誉,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优秀班组。为此,她们扎扎实实地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并结合班组实际狠抓落实。
针对员工年龄偏低,设备新的特点,她们采取课堂培训,实践培训和其它班组交替培训方式举办培训班13期,使每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6次培训。同时,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别人看来,列队交接班显得多余,然而他们却做得有板有眼。每日上班前,班长提前半小时进入车间了解生产和设备运行情况,然后列队交接班,总结上班生产,提出问题,指出接班应注意的事项;平常班组坚持日查、日报,并坚持黑板上天天公布,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心中有数,赶有目标,超有水准。她们响亮地提出:“质量就是职工饭碗,质量是企业生命”的口号,严肃工艺纪律,坚持贯彻IS09000标准,实行质量“挑刺”制度,加强质量管理过程,开展了机台之间的质量比赛,职工之间的质量管理,达标比赛,大大加强了职工质量意识。1997年,该班组25名同志经过全国统考,有23名拿到了国家颁发的全面质量管理合格证书。
这个三八女子乙班的成功经验就是管人先管思想。有人说这太落伍了,实践证明,他们的班前讲评,班后总结,周一学习,周五质量总结会,使大家对班组管理重点心中有数,同时很大程度使她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与此同时,每逢重大节日,该班组举办卡拉OK大赛、演讲、拔河、看电影、出外旅游等种种形式,大大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她们爱厂如家,团结友爱,1997年各项主要消耗指标较以前有了较大下降,平均每吨成品啤酒比计划节约商标7张,瓶子118只,清酒0.1吨,酒损节资13.62万元,水电费节资25万余元,职工间讲正气,讲奉献,献爱心风气越来越浓。几年来,这个班组多次受到轻工部、省、市领导的称赞,成为宝啤辉煌灿烂的一面旗帜。 (杨迎祥 庞保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