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的唐太宗
文/李永斌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卓越和睿智的皇帝,在他50岁时已有子孙及儿孙40余人,他经常为他们的成长和教育费尽心思。大唐三百年的基业特别是唐朝前期的强盛都与李世民的家教的成功是不可分割的。纵观李世民的家教艺术,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以史为鉴唐太宗李世民目睹前朝的覆灭教训,深深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淫逸是以亡身”。贞观十年,他对大臣房玄龄说,历代凡是创业之君,由于生长在民间,了解民间疾苦,所以懂的事理多,他们多在事业上有成就;而他们后代,生下来富贵,不知百姓疾苦,骄奢淫逸,于是一个个败亡了。又对大臣魏征说,自古侯王能保全的很少,大多由于生长富贵,好尚骄逸,不知亲君子抚小人的道理。我希望自己的子孙能了解前人的言行,并且以之为行为规范。他要魏征将历代帝王子弟由于骄奢淫逸而导致败亡的历史教训汇集成《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发给他的每一个子弟。魏征还专门为这本小册子写了序,唐太宗将他的子弟及孙子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你们要把这本书当作座右铭来读,作为立身之根本。
常抓不懈在现场及时地采用形象化的教育方法,使未成年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而且效果明显。例如见太子骑马,就说:“你知道马的劳逸,只要不用尽它的力气,你就能经常骑它。”见太子吃饭,就告诉太子要知道耕种的艰难才能常有饭吃;见太子乘船,便引发了为后人所熟知的比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老百姓好比水,君王好比舟,激怒了百姓,君王便没有好下场。正是由于这些形象的教育才使唐王朝英才辈出,盛况空前。
联系社会贞观九年,唐太宗对太子左庶子于志宏等说:“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我十八岁时,仍在民间,对百姓的艰难无不了解,而太子生长在深宫,百姓困苦都不闻见。”他常挤出时间对儿子们讲述民间的“利害事”,并且要求太子的老师要常讲“稼穑之艰难”,讲农民的困苦劳累。
唐太宗的家教艺术对我们今天条件优越的家庭是值得借鉴的。父母爱子,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但爱子要有方,不能娇生惯养,搞特殊化,过贵族公子小姐的生活,要使他们懂得“创业艰难守业更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