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古城墙
□文/秋子红
如果,没有古城墙,西安还是我心中那片氤氲着诗香墨韵的长安吗?
夜风中,我一个人漫步在古老的城墙上,象是突然间踏进了色彩斑驳的巨幅历史画卷中。脚下每一块浑厚、凝重的青砖,仿佛是遥远的先祖们铮铮的铁骨,重重叠叠地筑起来的长城。那砖里一定蕴藏着黎民们咸腥的汗,风干着闺中怨妇们凄清的泪!历代统治者奢望一座城墙来护荫他们钟鸣鼎食的生活,但历史总是同他们开了同一个玩笑——外观固若金汤,内实分崩离析,直至落花流水。
城墙里装着的并不都是金壁辉煌。一定有肥马轻裘的王孙公子放荡的啸嗷,惊动古城墙上的寂寞;一定有抚琴弄箫的侯门女子,相思的泪水丝丝缕缕滴入砖缝,并生出一叶叶绿草一寸寸忧伤;一定有穷愁、落拓的寒微书生,在古城墙上的明月寒霜里,推敲过自己呕心呖血的诗句;一定有客居他乡的游子,伫立古城墙上的皎皎明月光里,聆听着长安城千家万户寒砧上的捣衣声,心中奔涌起一河比曲江秋水更寒凉的乡愁;一定有同肝共胆的友人,在此临风洒泪,执酒话别,转身匆匆踏上风雪中各自的逆旅人生……
古墙城,是一捆捆竹简扎成的史书。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烽火和剑戟走过的足迹;伟人,在这里写下光照千秋的辉煌人生;爱情,在这里抒写下一个个留传至今的美丽故事;文人墨客们在这里吟唱出一篇篇让后人一遍遍吟哦一代代激赏的诗文……古城墙,也该是历史的活化石,那每一块青砖里,该记录着卑微者心灵深处的呼唤、呐喊、歌唱、呻吟,深藏着一个个平淡或传奇的人生故事。如果,细细阅读,那些苔痕斑斑的青砖能否告诉我关于历史的真相,命运的谶语,人生沉浮兴衰的诡谲幻象?
古城墙永远是一位沉默者。他从秦时的明月中走来,从汉时的苦雨中走来,从唐时的长风中走来。尽管他缄口不语,但却是一位江渚之上白发皤然的智者。他以惯看明月秋风的慧眼,默读着城墙之内芸芸众生灵与肉的沉浮,默读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世态人心,默读着一代代江山改姓,王谢堂前的燕子,飞人寻常百姓家,默读着十二个王朝兴盛和衰亡……
猛抬头,我才发觉自己是站立在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八年的时空古城墙下,川流不息的行人车流将这座现代化的古都汹涌得喧嚣而繁华。已不止一次听到耳畔沸沸扬扬过西安城墙要不要拆除的争论。古城墙,实在是站立得太久了,它的阴影延伸在城墙内人们的心中,让心灵深处也耸起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墙”,它阻挡着外面世界的八面来风,禁锢着思想的飞翔思维的腾跃。那些心灵上的“古城墙”,是应该推倒拆除的,但长安城的古城墙,却是应该让它永远站立在长安明月光里的。这是一座通往历史的暗道,是一架通向未来的桥梁,让长安城内城外的后辈子孙们,一代又一代站立在古城墙上,遥望历史,展望未来,静静地思索和审视一下属于我们的世界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