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社区就业海阔天空
李杰
据专家介绍,社区服务在国外已经实现了企业化、规模化,涉及领域十分广阔,经济效益很高,吸纳的就业人数也相当多。近日,国家统计局美兰德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和青岛等7城市的居民调查表明: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很大,可以提供2000万个临时就业机会。
但是,我国目前有关政策相对滞后,直接影响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组织调查的美兰德公司总经理周江建议,由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担当起组织下岗职工发展社区服务工作。国家可从基金里拨出一部分钱做为先期投入。从产业政策上,制定优惠措施,向社区服务倾斜,使之明确成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引导企业和个人从事社区服务。
由于农民工不熟悉城市生活,加上还要解决食宿问题,所以90%以上的居民,希望本地人提供服务。由此可见下岗工人在社区服务领域,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社区就业只要具备一般城市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可以干,也不需要大量投资,可以说动手即做。但由于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制约,下岗职工对从事社区服务普遍反应冷淡。许多人认为这是侍候人的活,不愿看人脸色行事。不少人表示,不怕吃苦,就怕被人歧视。陈旧的观念,造成项目繁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社区服务业几成空白。
上海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据报道,上海市区117个街道建立了114个社区服务中心,吸纳了近30万下岗职工进入社区服务的渠道。承揽了为居民送牛奶、寄存自行车、洗衣做饭、陪老人、护理病人、接送小学生上下学和用餐、清理里弄环境卫生等家政社区服务。既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又满足了下岗后的就业之需。上海的做法,很值得我们陕西各地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