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手巧用典故为“十八”的词
房日晰
词贵白描,不宜过多地使用典故,然也有多用典故而见精巧者。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张孝祥的《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本来是一首常见的遣兴娱宾之词,因其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典故,深寓诗人慧心,读来却别有一番意趣。词日:
同是登瀛册府仙,
今朝聊结社中莲,
胡笳按拍酒如泉。
唤起封姨清晚暑,
更将荔子荐新圆,
从今三五夜婵娟。
词题谓中秋之夜同十八位客人共赏明月,因此每句用事均切十八之数,在对客人热情赞扬与对情境的渲染中,显出诗人绝妙的巧思。首句用唐太宗时十八学士登瀛洲事,喻十八位客人十分清贵,均为士林中一时之选。据《新唐书?褚亮传》载:唐太宗于宫城西作文学馆,当时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孔颖达、虞世南等十八人,并以本官为学士,命阎立本画像,使褚亮写赞,号称十八学士,当时称选中者为登瀛洲。次句喻十八位客人行为高洁,超脱凡俗。东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十八人同修净土,中有白莲池,号莲社。此句巧妙地将当日宴会比之于慧远集高僧名儒结社于庐山东林寺。第三句谓喝酒时乐曲奏《胡笳十八拍》的上阕极写宴会的高雅与与会者的潇洒。下阕首句谓八月犹有余热,因此唤来风神清涤晚暑。封姨,古代传说中的风神。唐人郑还古《博异志》记崔玄微春夜遇诸女共饮,席上有封十八姨。诸女为众花之精,封十八姨即风神。次句写共同品尝十分名贵十八娘荔枝。据宋人蔡襄《荔枝谱》:十八娘荔枝,色深红细长,比之少女。相传闽王有女,排行十八,爱食这种荔枝,故称。末句即景生情,谓天上明月尚可连赏三夜以至十八。五夜即五更,三五夜谓中秋后第三五个夜,即十八日五夜。婵娟,喻中秋月,因月圆故可引申为团聚。后阕写环境幽美,气氛融洽,情绪欢快。
此词用典煞费苦心,迹近文字游戏,.但也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这说明传统的诗词有着极丰富的艺术技巧,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诗人写朋友之间欢快的情绪,营造了一种极为融洽的的氛围。每句用事均切“十八”,这却是此词极端高妙的技巧处,但能做到自然、流畅、情与境偕,毫无雕琢做作之处,显现出诗人笔端的灵动与高妙。我们写诗固不必玩弄技巧,但对精妙表达的追求,却还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