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牵着他的心
——记七七一研究所动力站李明
□文/雷文光
一场春雨,给逶迤的骊山披上了绿装。在骊山脚下的七七一研究所通向山上水库的土路上,有两个匆匆行走的人,其中那个面孔消瘦,身穿灰色夹克衫的年轻人,不断地向那位老同志请教节能降耗的高招。这位年轻人就是动力站共产党员、生产调度李明。
去年10月份,七七一研究所调整搬迁,动力站部分职工分流到西安之后,原来担任行政助理的副主任科员李明留在临潼挑起了动力站生产调度的重担。上任伊始,他就不负众望,风风火火地扑在了工作上,从设在下陈村的一水站到建在半山腰的大水库,从管道班到变电站以及它们之间的8个班组,从所东南的磨料厂到所西北的临潼变电站,十几公里的供电供水沿线和维修现场,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和留下的足迹。今年一季度,临潼分部耗电286.6841万度,超过了太乙路总部和计算机分部耗电的总和,这个问题震动了所领导,受到了所长的批评。分部领导为此下了极大的决心,指示动力站立即采取措施,把能耗坚决降下来。李明作为生产调度,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积极配合站领导和科研生产三处的同志在4月初一起研究制定了9条节能降耗措施,以后又陆续增加到12条。采取每一条措施,都要经过摸底、试验,如在供水时间调整后的一周时间里,李明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一、二水站供水情况,每天都要到三水站和山上水库看水量,有时一天跑几次,掌握供水用水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既保证供水又不浪费水,还能节电。即使在双休日和风雨天,他仍然坚持不懈。每到周六,都要打电话或亲自去各水站、锅炉房、变电站查看节水节电情况,看值班工是否按要求定时供水,是否按时停炉停气。
为了切实把能耗降下来,李明在行政办水电班移交给动力站后,参与了对家属楼每户新装水表的验收工作,双休日两天时间,他们走了300多户,逐一查验水表的安装质量,发现问题,就催促安装队及时维修或更换,为计量收费准备了前提条件。
他不仅担任生产调度,而且还兼任对水电外供户的管理、抄表、收费,到水资源管理处,按时向供电局上交电费。去年头4个月,他发现一处用电计量表重复计算了16万度电,就及时予以纠正,为所里挽回了8万多元的电费损失。
他还为了降耗,虚心向书本、向有经验的老同志求教。文头提到的场景,就是李明同志抓住时机,向动力站站长王作林请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