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希望之树长青
——记上海海粟美术设计学院
上海杨浦区工人俱乐部内,一位陕北汉子以他标准的陕北口音对我说:“这次收获可大呢,不但了解了日本、美国小学美术教育发挥学生自我能力,以设计为主的教学思路,而且证明我以安塞腰鼓为乡土教材,将当地民族风情融进美术课是对的……”
他叫郑吉林,延安市农职业中学美术教师,是专门到上海海粟美术设计学院参加全国部分省(区)美术教师新概念培训班的。
在上海滩,所有的出租汽车司机都知道这个以已故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命名的民办高校。
由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这次培训班,就是该校独自出资20万元承办的,来自内蒙古、湖南、江西、四川、广西等十余省份边远地区的几十名美术教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工艺设计基础训练、了解了工艺设计的发展趋势,并听取了国外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所有学费全免并得到学校提供的学习用具和学习资料。
这是一个义举。
这是另一种“希望工程”。
海粟美院常务副院长岳韬说,这些学生是播种机、宣传队,他们将把美术的新概念带到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那种在性质上属于农业社会培养少数御用画家的美术教育,既不对任何失败承担责任,又始终处于支配地位的状况,应该结束了。
这位满头花发、今年已六十有五的老先生一辈子致力于美术教育的改革,他强调说,继之而来的,该是以造就现代需要的科学造型能力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的新体系。
他在多年的实践中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许许多多的挫折,他没有回头,他认准了这条道。
岳韬曾因严重的支气管扩张动过手术,取掉了八根肋骨和一块肩胛板,可是无论海粟学院的总部还是分部,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上海海粟美术设计学院1994年刚创办时,岳韬跑市上、区上四处协调,终于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使学校有了房子。资金不够,他就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和退休工资拿出来垫付。
岳韬曾长期在华东师大、上海交大任教,在上海高教界结识了一大批有能力、有威望的教授、学者。这为他办好一个高质量的学院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证。据统计,1997年上海市领取自考大专文凭的人中,有70%是该院业余班两年内毕业的学生。海粟美院与华东师大合办的美术设计专科升本科班,全班同学均通过了毕业答辩,其中有些毕业设计和论文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不要以为岳韬是个百万富翁,要说他富只能说学富五车,是精神上的贵族。至今,他的家中没有沙发,电视机还是14时的,简直不像现代化的上海人家。可岳韬知足,他说知足者常乐嘛。这次办培训班,他接待了马来西亚美术设计学院院长朔惠英、原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骆毓芝。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这次培训班来自各地的美术教师多学一些、多看一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视野,将中国的美术教育引出象牙之塔,培育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上海海粟美术设计学院的新概念美术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社会的认同,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杨瑞敏指出:艺术教育独特的作用,是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美国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已首次将艺术(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戏剧)同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确定为核心学科。我国的基础教育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这种背景下,海粟美院无偿为边远省(区)培训美术教师,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可以感动上帝的。
上帝是否感动不得而知,学生们确实被感动了。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镇中学教师韩敏说,一位花甲老人,每天佝偻着身子,背个大书包,为我们跑来跑去地忙碌,心底自有几分感激。待到他一上课,那种敏锐的洞察力,睿智的思维及深入浅出的讲解更使我们佩服。岳校长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实践和推广新的美术教育方法吗?我们正当年富力强,除了不遗余力的汲取知识,播撒文明,为提高和改善民族素质作出努力,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海粟美院以她的实力造就着一个个复合型人才。
岳韬院长以他的品行、人格造就着一个个大写的人。(韩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