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给“跑官得官”开药方
刘新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据《资治通鉴》记载:孙权年少时,吕范主管财物,每次孙权私下有求时,吕范一定要先告孙策批准,不敢擅自答应,搞得孙权对吕范很不满。后来孙权任阳羡县令,有啥花费,功曹周谷每次都替他设法作假账,蒙混过关,使孙权不被孙策责问。孙权当时很高兴。等后来掌权管事当了吴王时,孙权却对吕范特别重用,而对周谷远之不用。
周谷处处为孙权着想,甚至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为孙权办事,反而不被用,而吕范办事不讲情面,常常引起孙权不满,反被重用。细思孙权用人的做法,不难发现有两个特点:一是拍马者不用,二是谋事者重用。周谷执其事,心不谋事,却善于谋人,靠说谎欺骗巴结行事,其目的就想谋官得权;吕范执其事,工于谋事,拙于谋己,坚持原则,不枉私情。这就是两人一弃一用的关键所在,也是孙权用人的可贵之处。更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孙权所坐的龙座是自家的,搞不好将国破家亡,这一点孙权心里明白,这也正是孙权在用人上的清醒处。
时下,官场“跑官”现象很是普遍,拍马、行贿、买官情况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跑官者得官被重用,如果跑官不能得官,或跑官跑出“钉子”被碰得鼻青眼肿,也就不会有人削尖脑袋寻缝钻眼往里钻了。看来问题的关键在提拔任用干部的主管领导身上。原因在于权力后面领导干部自己提拔用干部应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没有多大,选用的干部好坏都是共产党的干部,选错了不会追究拍板者的过错,不会伤害提拔者自身利益,不受任何约束,无后顾之忧。
看来要铲除“跑官”现象,仅仅一昧批评谴责“拍马跑官者”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管官者”身上做文章,寻找有效的“约束药”治之。具体办法是:一旦干部犯罪,实行连带责任,落实提拔使用该干部的主管领导责任,令其辞职,让其一块跟着丢官腾位,并进一步交司法部门,追究其用人不当应负的连带责任。如果使国家财产因自身用人失误造成一定损失,还要追究其主要法律责任。以此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使其在选人用人上有所清醒,不至于坐偏凳子,以此促进廉政建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