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买三金
郑富林
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我,一名高67级的学生,年龄已过半百。孩子已成人,大孩子从大学毕业当教师,在上学期间谈了对象,已有四年多,说啥也该给孩子订婚了。我夫妻俩商量,估算,两人都是大学毕业,同班同学,又都是教师,通情达理,要东西不会过分。可结果是事与愿违,原想买一个金项链,一枚金戒指,再添点鞋、衣服有2500元左右就够了,其后孩子和我们大闹一场,无奈,只好升值,再增加1500元。这天,他们俩商量到开元商场去买,此时已是下午三点多,孩子一看有些不放心,怕钱拿多了,在车上出事,硬要我两口跟着去保镖,让我们带钱,到了商场,我俩站在一旁,不去干预,由他俩买,看上货,我们掏钱。先买项链,花去800多元,戒指600多元,偶尔也让我俩到跟前当参谋。买耳环时,小两口发生了磨擦,儿子要给买3克多,对象要买4克多,顿时发生了口角,此时场面很难看,差点要吵起来,我急忙上去劝架,气氛才和缓下来,又随便说,买两件可以了,买耳环合适不,你看学校里的教师有戴耳环的没有?儿子的对象说,咋不合适?我校年轻女教师都戴。儿子让了步,买了4克多的耳环。又到其它地方买了皮鞋、衣服一类的东西,回家时,四千元只剩下几十元了。
在路上,我暗暗想,家里还有二儿子上大学,女儿正上高中,家里只有我一个人靠那几百元工资维持全家生活及供养两个孩子上学。1972年,我结婚时,总共花费不到600元,说来可笑,还不值现在的一枚金戒指。现在年轻人的思想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相距甚远,可以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