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求医问药,也得“货比三家”
□建军
买东西都讲究个“货比三家不吃亏”,求医问药就用不着这套了吧?
非也!
有个急症之类自然顾不上这些,救命要紧,花多少钱就由医院开口了,谁还有一丝一毫讲价讨价的念头。
如今百姓也是真够难的,很多人上班拿不到钱,又有很多人下岗找不到饭碗,而看病花钱却总是难免的。吃五谷得百病嘛。但无奈的是过去头痛脑热的花个块儿八角,吃几片药完事,现在没个一二百元别想了结。于是,很多人有病能忍则忍下,实在不行才求医。
现在,无论是地方医院也好,部队医院也好,还有那些个企业、事业、高校办的各类医院,几乎都实行承包创收经营,加上药品进货渠道的各不相同,导致求医问药的收费也各不相同,这还不包括各医院自己配制的药剂,更无法确定其价值是否合理了。
由于承包了,就免不了有不良“白衣天使”钻到钱眼里去了,他们一天到晚就琢磨如何把患者留下住院,如何把小病夸大成重病而又让患者及家人对此深信不疑。更有这样那样的挂着各种大医院招牌,却又在僻静小巷赁间小门面接诊的“专家”“权威”们,对患者信誓旦旦,包治百病。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无理的似乎多是受伤害的患者。
前几天朋友的老爷子身体欠安,去某医院挂了个专家门诊,大夫说打针吃药治表不治本,还是住院吧。交了5000元押金住了院。后主治医生又将朋友叫到办公室很知心地说:“老爷子没几天活头了,早点准备后事吧!”朋友一听头就大啦,一家人就极悲痛地准备寿衣,而此时老爷子似乎又“回光返照”了,吃喝正常,也能下床自理了,出院后,又去看了位老中医,只花两元多钱抓了副中药,老爷子现在又提上鸟笼早晨到处溜达了。
我爱人腿上起了块灰白的癣,我先陪他到一家在驻地有点名气的大医院求医。接诊的是位胖乎乎的中年“专家”,他说“你这病目前是国际医学难题,先住院观察几天再看吧!”
我们提出先吃点药不住院,这位“专家”一下子开了170多元的药给我们。回家后,又是内服又是涂抹,但症状仍不见消除。我想,兴许真的住院治疗才管用呢。但同事却劝我们去另一家医院,便以试试看的心理去了。一位并非什么“皮肤病权威”的普通女医生看后给我们开了一瓶价值仅3元多的药膏,回家抹了几次症状全消,至今未犯。试想,如果我们在一棵树上吊死,真的住进了前面那家医院,还不定是个什么结果呢?最起码浪费时间不说,没个千儿百八的也出不了院啊!
虽然这类事属个案,但我们所实实感受到则是医学越来越发达了,各大小医院的“专家门诊”也越来越多起来,而看病吃药却越来越贵,以前小病小灾的吃几毛钱的药就“搞定”的事,现在不知人们的抗药性强还是药力太弱,输液吃药都不易拿下。在此情况下,一提看病不头大才怪哩!
怎么办呢?人活着就不可能摆脱大大小小的病魔的纠缠,去医院吧又怕花了冤枉钱,还得白受罪,更加上咱又没多少钱撑着这么折腾。因此,请听咱一声建议:为了你的身体健康,也为了你个人的利益,你不妨多跑点路,咨询几家医院后再决定找谁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