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0月09日
生活广场
02

钱袋子:百姓盘算着花

□文/野夫

当城乡居民的钱袋子稍嫌羞涩的时候,钱该如何花?怎样才能使余款保值、增值?近日,笔者对某地城乡200余户居民进行调查,但结论实在难下,写就下文谨供参考。

咬定储蓄不放松

虽然,保值储蓄从1996年4月1日停办,存款利率又连续几次下调。在接受调查的200户居民中,100%或多或少地在银行有存款。居民参加储蓄,各有各的心理,有的人为了留有后备,有的人为了保本增值,有的人为了积零凑整,也有人为了侥幸得奖。退休干部何某,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储蓄,到现在,老人每月利息收入千元,何老得意地说:“我每年都要同老伴外出旅游观光,是银行给我报销了这笔旅游费!”

前思想后来消费

从占总需求60%左右的消费需求来看,近两年来,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实际增幅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1)居民收入增长放慢,直接影响消费行为。(2)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低收入阶层的潜在消费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3)未能出现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如今人们感到钱难挣,所以花起钱来,也就顾虑重重了。不少居民将余款投向了家庭耐用品消费。除了日常生活所需外,购买大宗生活消费品的消费者已不占多数。难怪一位商场负责人看着商场人流如梭的人群发出感叹:如今是看热闹的人多,买东西的人少啊!

此外,各地都出台了鼓励买房的优惠政策,老百姓买入价与市面价相差几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售房价格有逐年提高趋势,所以一些精明的人得出结论:买房越早越主动。

不该出手别出手

调查中发现,确有一支愚型消费队伍。这些人或是把握不准乱投资,或是发了财搞攀比、摆阔气、图享受。这种消费投资一是参与企业或个人集资,受高收益的诱惑,怀着满腔热情购买了集资,到头来落个“鸡飞蛋打”。二是从事民间借贷。近几年,国家紧缩银根,一些企业和个体经商者便伸手以高息向私人借款,不少放款者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放入“虎口”。三是大操大办婚丧事,建庙修墓搞封建迷信活动。在河北某镇一个千余人的小村庄,每年用于这方面的愚型消费就多达17多万元。目前,我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平均每对新婚青年耗费的婚娶费高达6万元,中等城市也要3—4万元,就是一些不很发达的县城或农村也不少于1万元,这还不包括房屋所需费用。在庞大的愚型消费队伍中,也不乏怀揣万金,整日出入大饭店、歌舞厅的人。他们的挥霍令百姓议论纷纷,也令自己的家庭矛盾重重,甚至妻离子散。所以:有钱还是攥紧点,不该出手别出手。

花钱用钱之道,每个人、每个家庭都面临多种选择。但切记:“鸡蛋不能装入一个篮子里。”孤注一掷赌博式地将钱押在一种方式上是很冒险的,分散化的组合方式才是明智之举。若在投资方面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你还是稳稳当当地把钱存进银行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