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上帝”岂可分彼此
令治国
眼下,金融系统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据说,各储蓄所人人头上都有一定指标,以揽储数额多少论政绩、评先进。如果以此为契机促服务,求发展,自然很是不错,然而,在执行中却多有“变味”。倘若你是去取款而不是去存款,感觉定会迥异。这并非顾客的心理偏差,而是从接受的服务中“馈赠”回来的。你可以明显的感到一种不冷不热,似理不理的压抑,觉察出一种不乐意而为之的勉强,常常取款者有一种做了错事一样的不安。遭受冷落的尴尬,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近日,我的一位朋友取款时就受到了这种“礼遇”,先是几句无关痛痒的盘问,而后又是漫不经心地磨着,明明放着百元大票,却不肯满足顾客的要求。因朋友路途较远,不便携带,恳求调换成大面额现金,却遭拒绝,最后不得不托熟人从别处兑换。朋友气愤地说了一句话:“以后我再也不到这家储蓄所存钱了。”存款与取款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本当无可厚非;同样都是“上帝”,何须要分彼比。这种的做法实非明智之举。
我们平时常说,顾客就是上帝,并将“顾客至上,服务第一”作为宗旨,确实不该在“上帝”面前又成了“叶公好龙”的人物。须知赢得了顾客的心,就是赢得了市场。善待每一位取款者,尊重每一位顾客,报以同样的微笑和热情,会赢得更多人的信赖,招揽来更多的人存款,业务就会更红火。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千万不可再干这种“为渊驱鱼”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