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安:单身俱乐部悄然兴起
□魏洪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都市“单身贵族”的择偶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精神上的默契越来越受到重视。交友过程中虽注意经济基础,但更着重其素质和“感觉”。因此,各婚介所传统的“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摞表格、一支笔、登记、推荐和自选“的寄居于街头巷尾的婚介所传统的“相亲”法,已无法满足于他(她)们的需要及追求的品位。
在这一背景下,各婚介所开始追求高品位和新潮,单身俱乐部形式由此应运而生。他们实行会员制,每个周末定期开展娱乐活动,或是音乐沙龙,或是鹊桥舞会,或是郊游篝火,以加深男女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离异或丧偶的先生女士再入“围城”,使青年男女寻找到“真爱”的“单身贵族”们架起道道彩虹。
笔者近期参加了一个这样的周末俱乐部。在位于东一路的由友缘婚介所和军展大厦联办的周末联谊舞会上,一位陕北来西安某宾馆任大堂经理的高小组,带着明显陕北味的普通话坦率地对笔者说:自己并不急于找“丈夫”,平常接触面太窄,希望通过俱乐部认识一些谈得来的朋友。一位来自市南郊某学院长得白皙文静、身材硕长的杨老师告之笔者:她离婚已好几年了,尽管也渴望重组家庭,但心情并不急迫。她想眼界放宽一些,走进(俱乐部)这样的场所,就是希望找到真正能谈到一起,素质、经济各方面都较好的人生伴侣。
一位不愿透露职业的张女士对笔者说,她到俱乐部来是来找感觉,但又不完全跟着感觉走,十分注重人的品德修养。从舞池中刚走回座位的赵女士接住话茬抱怨说:“即或就是在这样自由交际选择空间较大的场所,人们的思想亦不能免俗:男士不是要求女性容貌气质俱佳之外,就得要有钱,否则免谈;女士要求男性不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身高1.70米以上,月薪1000元以上者,免谈。若无这些条件,就希望对方不是老板就得是个款儿,其它一切均可放宽不计较。这能找得到人生知己吗”?笔者对此深有同感,不真诚投入,怎能拉住相伴人的手?
负责这家联谊俱乐部的王先生告诉笔者,此类单身俱乐部形式在西安不断涌现,但是参加成员间联姻的成功率却不十分高,甚至还低于普通婚介所。那么它为什么还有如此吸引力?原因很简单。“单身族”们需要更大的交际空间,寻求一种可能性来扩大恋爱择友的自由度。他认为,这种俱乐部形式,不可能令所有成员迅速地找到意中人。只有在排除了这一种绝对性之后,才有了从婚介所向联谊活动的转移。他主张“单身族”们不该对俱乐部本身抱过大的希望,而是应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来寻求机会。所谓“姻缘千里一线牵”就是这个道理,也正是我们办俱乐部的出发点。
目前,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单身青年大龄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这类俱乐部形式的出现具有其合理性。但就目前一些单身俱乐部情况来看,大部份是雇几个主兼职人员帮帮忙,没有系统完善的组织管理模式,还不能够很好地为成员提供深层次的交流与表现机会,许多活动还较为混乱,缺乏参与气氛。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由于这一形式的行业兴起不久,相关的一些法规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使大多数俱乐部走入片面追求利润的误区。以至于有“心存不轨”的“感情骗子”混迹其间,影响这一行业的声誉。
尽管这一形式有待规范和完善,单身俱乐部的兴起依然比传统的婚介机构进步了很多。希望这种时代前进步伐中的产物步入正规化健康发展的轨道,使之真正成为深受家庭破碎离异的先生女士们和大龄单身青年愈合创伤、觅偶、社交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