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方言误读
田长山
赔不是
一个人做了缺理的事向另一个人赔情道歉,关中人叫“赔不是”,有时也叫“回话”。“回话”比“赔不是”通俗,说的是欠了人的亏了人的得罪了人的,要还人以解释性的话语,承认错误的话语,让人消解怨气顿释前嫌,是一种求得理解和宽容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一般做起来也不容易。要有反思精神,要拉得下面皮丢得了面子,要有真心实意,才能收到好效果。我视之为关中人一种很讲道义的民间道德自我净化行为。“赔不是”似乎更直观。赔,就是一种补偿,是赔者向被赔者要付出的代价。譬如,借人的东西丢了要赔,把别人的东西损坏了要赔。赔什么?赔钱也可,赔物也行。伤了感情,那么就赔情,自己做得不对,错误深重,请人宽恕,那么就赔不是——检讨自己的不是之处,达成别人对自己的宽宥和谅解。看老戏《将相和》关中人就说,蔺相如大度,廉颇人也耿直,负荆请罪,不过是向蔺相如赔了个不是。关中老农以普通人情有时揆度大政治,就很有意思。譬如说“文革”初起,要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认为是他们把毛主席得罪了,“赔个不是不就了结了”?据我所知,关中农村赔不是的形式很多,同个人一起说话、自己找上门去说话、或者请人吃饭等。听家乡来人说,现在农村打官司的事多了。我想原因很多,经济活动多了,利益关系复杂了,撞磕多了,法制观念增强了,诉诸法律以求公正在情理之中。但是有些民事纠纷与调解不力可能也有关系,与当事人缺乏自责情神,可能也有关系。不是有一句民谣就说:“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比较盛行么,其实质是在利益驱动下的自我的膨胀和放大,只知责人不知责己,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回话”和“赔不是”一说,有时就把本来可以消解的矛盾激化,甚至造成悲剧性的灾难后果。可见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还是有许多好传统、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