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09日
头版
01

国有企业优秀带头人傅万才

新华社记者 李凤双 刘德玉 人民日报记者 胡健

“共产党人不仅能把国有企业搞好,而且可以搞得很好!”这是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傅万才带领职工群众用实践作出的回答。他所领导的企业连续13年保持高速发展:产值增长18倍多,达8.9亿元;利税增长17倍多,去年实现1.16亿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总资产增长约100倍,达到35.7亿元。今年,在同行业一些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前9个月产值达7.1亿元,实现利税855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百分之二十七点七和百分之四十点八。

“一不等,二不靠,三不向上伸手要”。傅万才带领广大职工攻坚克难,使企业成为市场上的“常青树”

去年以来,化纤业遭遇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困难:一方面国内纺织业大幅减产压锭,化纤需求大大减少;一方面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出口遇到困难逐步退出东南亚市场。

透过危机,傅万才敏锐地发现一个难得的机遇,果断做出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力度的决策。在有关银行的支持下,1997年出口长丝6100吨,比上年增加一倍多。继开展对韩国出口后,今年上半年,又新辟了泰国、香港等市场,创汇达1228万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一点六。如今,这个企业产品已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他们又在国内市场觅得新商机。傅万才发现东北许多纺织企业资金短缺开工不足,而厦门、绍兴等地客户有资金但缺应有的技术。于是,他派经营人员牵线搭桥做起了“商业红娘”,帮助南方客户在东北联系加工厂家,洽淡加工费、用料损耗及货物运输等,唯一的要求:加工原料都用吉林化纤的。仅此一项,销售收入就达6000多万元,并新辟12家国内客户。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傅万才成功组织指挥了10次大型技改,企业滚动发展并跃升为同行业的“排头兵”

1992年,傅万才和班子成员根据市场调研、论证,做出上900吨粘胶长丝的决策。可正当技改项目紧张施工阶段,国内长丝市场突然滞销,库存量已超过平时的10倍。工程还上不上?傅万才紧急召开班子会专门研究此事,分析市场背景。他说:从了解的情况看,全球市场实际上供不应求,国内市场暂时供大于求只是一个假相,国内外服装消费正向软、精、细方面发展,长丝替代天然丝绸已成必然趋势。当然,市场有起有落,发展规律往往呈马鞍型,现在暂时滞销,并不说明以后滞销。况且我们的产品质量高,一定能打开市场。”最后,大家终于达成共识:“继续干!”(下转三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