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庄稼汉杨志发打井时挖出了兵马俑,轰动世界。如今他在秦俑馆专为游客签名,谈到廿年来的变化,他说——
不开放哪来外国人
我叫杨志发,今年62岁。自从我打井挖出了秦兵马俑后,就有人叫我“兵马翁”。
我是个关中庄稼汉,和黄土打了几十年交道,也没念过几天书。过去,我只知道背朝日头,面向黄土,汗水一年四季浇到庄稼地里,从黄土地上换来一点收获,养家糊口。
1974年春天,我挖出了“瓦人瓦马”,被考古学家认定为秦兵马俑。兵马俑驰名海内外,我也变成了新闻人物。特别是和我一起在井下挖土的杨彦信去世后,我便成了唯一的见证人。
兵马俑的发现和改革开放,使我和我的家乡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秦俑馆在1979年10月1日建成开放,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村子的人们就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近水楼台,在博物馆门前做起了旅游品生意,有的人把工艺品卖给了美国总统里根和他的夫人。村上的人都富裕了,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也盖了新房,看上了彩电,给娃买上了摩托车,生活确实好得多了。
1995年6月28日,我作为兵马俑最早发现的见证者、经历者,受秦俑馆二号坑商场的邀请,去商场给游客签名,同游客合影。至今我已给50多万人签了名。我也算给秦俑、西安甚至中国的旅游业增加了一个有趣的项目。随后,上海及中央电视台先后邀请我到演播室,向荧屏前的数千万观众讲述“发现过程”,人家让我和老伴来回坐着大飞机,到处逛美了!我又受到日本邀请,远渡东瀛,去讲兵马俑发现的故事。美国大富豪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秦俑馆参观时,专门邀请我这个中国老农和他们照相,给他们签名。1998年6月,来西安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接见了我,走后还寄信给我,问候我家人好哩。乡党们都羡慕地说:“你真风光!”
如今,我参与旅游事业,家庭收入增加了,我和乡党们都过上了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我常对家人说:“咱百姓的好日子是咋来的?还不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不开放哪有这么多外国人来?”我要把挖兵马俑的故事永远永远地讲下去,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中国、到西安来旅游!
杨志发口述 李建宁 冯东 整理?
这两张照片是陕西玻璃厂殷明同志20年间家庭变化的缩影。20年前宅基地又窄又小,住的是土墙土房,吃的是搅团苜蓿菜。穿的是补丁摞补丁。左图是二十多年前殷明一家4口人在山墙前的合影。
如今家里盖了二层楼,贴了白瓷片,电视、洗衣机、冰箱都有了,吃饭天天像过年(下图)。殷明的老母亲今年已75岁了,她说:“这般好光景,我还想再活二十年哩。”摄影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