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新危机伊拉克险中求存一箭射三雕美利坚蓄势待发
乜延枫
随着美国宣布随时对伊拉克实施武力打击,再加上最近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两次致信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要求伊拉克提供所有有关文件,而伊拉克发表声明坚持已交出的218万份文件是所有资料,二者相持不下。虽然有美国官员称此次争执不会导致美国动武,但绷紧弦的有关人士还是认为海湾形势又复紧张趋势。
伊拉克总统与特委会武器核查小组发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和美国之间的矛盾。联合国长时期的经济制裁使伊拉克国民经济几近崩溃,伊拉克早就渴望取消制裁,尽快恢复经济发展,但总因美国的作梗而希望甚微。由于联合国是否解除制裁取决于对伊武器核查的结论,伊拉克的一腔怒火就发泄在以美国人为主的武器核查小组上,认为美国一手把持武器核查小组,故意刁难伊拉克,因而决意在武器核查问题上与美国展开较量。
另外,伊拉克也在利用其他海湾国家感情大做文章。在中东,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的做法极大地伤害了阿拉伯人的感情,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极为不满,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坚决反对对伊拉克动武。深受战争之苦的海湾国家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不愿战争悲剧重演。伊拉克的感情投入已使美国通过海湾战争苦心经营的反伊阵线出现瓦解,美国在海湾的重要盟友沙特阿拉伯已公开表示不同意美军使用其军事基地袭击伊拉克。
在前两次危机中,外交斡旋取得了一定成果,国际各类高层人物的出面使危机不危,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伊拉克在前两次危机中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但伊拉克现在不具备和美国空中对抗的能力,无法对美国的空中打击实施有效防御,所以不管前期的语气多么强硬,总会在最后关头改变立场,可以说伊拉克现在就象一边在悬崖上走着钢丝,一边和美国玩着激怒——平息再激怒——再平息的把戏。
伊拉克在今年的两次危机中在最后关头戏剧性的转化,使美国人准备许久的重拳无处击打,不但白花了人、财、物等方面的巨额支出,而且还在国际上留下笑柄,这是以霸主自居的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对于美国来说,武力打击可以走到一箭三雕的作用。
首先,可以尽快摆脱“克林顿绯闻”的干扰。美国国内的“绯闻”弄得总统和其白宫幕僚焦头烂额,虽然民意测验表明克林顿的民众支持率仍在70%以上,但个人的隐私老让媒体炒做也不是件让人心安的事,尽快转移媒体关注重点,转移民众的视线是白宫朝思暮想的事情。如今拿伊拉克开刀,实际是找了个出气筒,一可以摆脱媒体无休止的追踪报道;二是维护了总统自身形象,粉碎反对党企图制造的“跛脚鸭”形象,为新的总统大选重新塑造有力的声势;三是对伊拉克开战必须通过美国国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独立检查官斯塔尔通过国会给总统制造的压力。
其次,对伊拉克动武是美国维护世界霸主形象的需要。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当仁不让地扮演起了“世界警察”的角色。海湾战争的胜利不但使美国得到了同阿拉伯国家的大宗军火贸易和其他巨额经济利益,也使美国顺理成章地打着保护的幌子驻军中东,为控制这个热点地区的局势打好了军事基础。今年,伊拉克不断同联合国特委会武器核查小组发生矛盾,给了美国动武的有力借口,美国早就想借题发挥解决伊拉克这个夙敌,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同时也给伊朗、利比亚等其他“危险国家”一个下马威,让其知晓和霸主对抗的下场。
第三,赶萨达姆下台。赶萨达姆下台,在伊拉克扶植一个亲美政权,是美国谋划已久的事情。海湾战争没有达到此目的,使美国一直耿耿于怀。多年来,从设立禁飞区到主持联合国特委会核查小组在伊拉克的核查,从支持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武装到策划伊拉克军官刺杀萨达姆,美国明里暗里不知使了多少劲,可也没达到预期目的。伊拉克经过“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八年的经济制裁,国内经济极度恶化,此次美国军事施压,意欲激化伊拉克政府与人民的矛盾,使其国家内乱,达到不攻自破的目的。
这次,伊拉克同联合国特委会武器检查小组发生矛盾,给了美国动武的有力借口,宣布随时对伊拉克实施武力。不限定日期的直接动武使美国从明处转到了暗处,是在吸取前两次的教训后找到的新方法,对于无心也无力再和伊拉克玩“老鼠戏猫”游戏的美国来说,武力打击是最直接最有效方法。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这次不会再随伊拉克的愿,也不愿再在世界面前弄个灰头土脸,让经济、脸面双双受损,而很可能在某个伊拉克与特委会武器核查小组相持的特定日子对伊拉克突然实行空中打击,但这种打击不是全局性的,而是利用先进的战争武器对伊拉克各方面进行干扰,后对一些重点特定区域精确地进行毁灭性袭击,直接用特定环境左右伊拉克局势,既铲除了异己,又达到自己目的,可谓多种目的的双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