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拥抱角色
王海青
我是商洛地区剧团演员,在十几年的演艺生活中,我前前后后在十多个剧目中扮演角色。在这些角色中,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有的是大本戏,有的仅仅是十分钟的小品。无论是大戏、小品、主角、配角、我都尽力把她们演好。我给自己提了一个口号,叫“拥抱角色”。这样,每接到一个戏,我都用全身的激情去对待她,我认为这是我演戏比较受观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常说:演啥像啥。演员能否把角色演得像,关键的一条就是热爱角色,在演出中要有“我即角色、角色即我”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好好投入,才能避免“做戏”的感觉。我演的角色中,大部分是妙龄的少女,不论是《泉水清清》中的灵芝,还是《情系鸳鸯楼》中的鸳鸯,接到剧本,就把自己当成灵芝和鸳鸯。演灵芝热爱灵芝,演鸳鸯热爱鸳鸯,这样,演一个像一个,演一个就把一个演得不走样,叫她活在广大观众的心中。正因为这样,我演的灵芝,为救新四军,勇敢地拉小牛进屋睡觉,感动得在场的新四军老战士人人眼里淌着热泪。我演鸳鸯,当演到她走投无路被税务人员跛子大兄支持开店步入兴旺时,一个出自肺腑的下跪,使得在场观看的税务人员齐声鼓掌。过后,人们问我,为什么把角色演得那么真,那么像,那么美。我说:无别,只因为我爱我的角色。
不少演员喜欢演大角色,而不喜欢小角色,认为演小角色是“小不点”,是“屈了自己”。我却认为,角色无大小之分,演大角色,固然要尽力把她演好,演小角色仍要拥抱角色,对角色充满爱,使小角色发挥大作用。1990年陕西省举办青年演员会演,我在一个仅仅15分钟的小小戏“换鸡蛋的姑娘”里演小姑娘。我没有小看这个小角色,我爱她的纯真朴素和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我把她当大角色去演,仍然演得认真,一丝不苟,这样,不但在省上获得了演出奖,使得这个戏近几年来都已逢晚会必上演的保留节目。
也有演员只喜欢演和自己性格相近的角色,而不愿意演和自己距离较大的角色。我恰恰相反。对于自己性格相近的角色,我更愿意接近她,拥抱她,直到她演得叫观众满意为止。比如在《大云寺》中,我演尼姑文惠,这角色和我比较接近,但我决心演出一个新的人物,而不能成“王海青化”的类同人物。几经努力,我演的这角色,终于获得省上表演一等奖。之后,组织上又叫我在《石回头》里演一个泼辣、外向而有点悍气的妻子。老实说,此角色和我个人的性格相差太大了,就本能讲,并不喜欢她。但是,我愿意多创造性格的迥异的角色。因此,我仍然拥抱了她,体味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这样,我终于给观众送来一个大胆泼悍的少妇,在省上演出时,又得了奖。
总之,作为演员,要把人物演好、演活、演得叫观众或大爱或大恨,先决条件是自己先要热爱角色,走进角色的主观世界去。如果自己不爱这个角色,就绝对不会演好。正因为十多年来“拥抱角色”这个思想鼓舞着我,使我演的角色受到观众的喜欢,因而,1997年荣获省第三届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