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田峪长城
文/陈放
长城是一部活于国人心中的宏大经典。长城的每一段,就象经典中的一页。一提起长城,人们便会浮现出八达岭的雄壮景象,而慕田峪长城以更加幽深貌远的意境,等待着有心人的叩寻。
沿着京北昌平县境内的公路北行,汽车歇于峪南低平处,改沿石板路上溯而行。走几十步,突见一方巨石,刻着溥杰清丽飘逸的大字:慕田峪长城。我们骤然兴奋起来,谁也不想乘登山缆车,一个个甩开双脚,登阶向上。不久,我们弓腰曲膝、气喘吁吁了,蓦然回首,弃于身后的石阶已是长长的一段。山腰默挺着数棵松树,以广阔的树荫遮蔽着地面。微微山风中,摇曳着野朴朴的青翠。仰头,全然不见一点天色,忽闻山果坠地声,我好奇地捡了一颗,问同行的北方朋友,说是“橡实”——我想这是意外的小收获吧?“多闻草木鸟兽之名”,圣人的教诲时时未忘也。
我们不敢歇息,一鼓作气,又转了几个弯,探身看时,长城已在眼前。我们高呼着一气跑上去。
手扶城墙,轻踏砖面,我们几个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情。“我们是好汉喽!”,大家的呼喊声弥散于山野之中。早在孩提时,我便知道,长城是祖先为了抵御外侮、保卫关内人民生活安定而创造的宏伟奇迹。如今,不闻羯鼓羌笛的悲鸣,只听得长城内外松涛的和声。倚墙四望,橙黄色的深秋尽收眼底,看枯草伏满山坡,小树点缀其间。黄栌丹枫,用火红的热情燃去几分橙黄色的单调。再看群峰绵绵,游动着一条腾挪变化的长龙
慕田峪长城是明戚继光督修的,它不同于八达岭长城,在城上已盖建了小屋,可供士卒御风霜雨雪,作栖息之所,这段长城墙体更窄,坡势更陡,逼仄奇险之感觉更为强烈。我们向更高处爬去。城墙越见旧了,有的地方倒塌了,砖缝里满是荆棘和野草,天际偶尔盘旋着三五只乌鸦——也许,这是逝去的长城的“传真”?它不同于青砖白灰、灰缝俨然的“造新”,更显出其久远的苍朴面目。
午后下山之前,我们看了修复长城的芳名立碑处,捐资者有海内外华人贤达、社会团体,也有德国拜耳化学工业公司等欧美实业界商家。关闭的历史大门早已开启了,今天的我们无从品述它的功过是非。也许,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能让20世纪“地球村”的村民们得到一种精神的启迪?
一步一回首,慕田峪长城沐浴在深秋的暖光中。口袋里塞满了红叶和野果,心版上印下了雄奇巍峨的长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