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陕西第一隧洞
一来自马栏河引水工程建设的报告
马栏河引水工程是陕西省重点工程,是解决铜川市缺水状况及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工程主体为老爷岭隧洞,全长11.49公里,洞线长,断面小,埋深大,涌水量多,地质复杂、坍塌剧烈,和号称亚洲第一的引大入秦雪道岭隧洞相比,难度并不逊色。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栏河隧洞堪称陕西水工岩质隧洞之首,是我省最具挑战性的重点水利工程。
马栏河引水工程由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溉管理局和陕西省铜川供水水源工程指挥部联合承建。工程自1993年开工以来,由于难度较大,尽管建设者们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但一直步履艰难,加上资金不足,前期工作面广、距离短等因素,影响了工程进度。截止1996年底,只完成隧洞掘进8302米,平均月进尺为188米。
1997年马栏工程的建设任务是实现隧洞全线贯通,剩余工程量尚有3189米,意味着97、98两年的掘进任务必须一年完成。而此时的老爷岭,施工难度却有增无减;工作面由4个减少为2个;风、水、电、运输系统已达到极限;两个施工标段都进入高埋深地段,坍塌规模急剧扩大。如此艰难的施工条件,却要完成以往141%的工作量,按期贯通似乎成为一种梦想。
艰难之时,1997年3月,省水利厅厅长彭谦等领导来到马栏引水工地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工程实际困难,并就加快工程进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指出:超常速度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任务多么艰巨,年底贯通的目标决不动摇。彭厅长的指示,使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溉管理局及陕西省铜川供水水源工程指挥部的干部职工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理清了思路。同时他们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举措,展开了老爷岭隧洞大决战。他们的做法是:
一是明确全局工作重心,鼓舞士气,确保隧洞全线贯通。他们把马栏工程列为全局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向全局职工发出了“一切为了一线”的号召,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支持马栏工程,关注马栏工程,理解马栏工程,迅速将全局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工程建设上来。并就有关科室和部门的工作作出部署:计财科负责牵头成立专门的融资班子,在省厅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完全保证了全年资金足额到位。同时完成了概算调整、贷款评估、水利债券发行等艰巨任务,其中水利债券发行工作历时10个月,涉及省上9个部门,开创了陕西水利工程投资发行债券的先例。及时解决了风、水、电、运输等辅助系统的改造资金;物资站主动承担了工地各种材料供应任务,工程上缺少什么东西,只要一个电话,即可保证到位;办公室负责工地后勤保障,在车辆、住房等方面给一线同志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政治处除保证工程具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外,重点是为工程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局内年轻技术干部,只要工作需要,不讲条件,立即调人。全局上下,群情激昂,众志成城,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向心力,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定的思想保证、物资保证和人力保证。
与此同时,3月的马栏工地,决战的气氛骤然升温,确保年底贯通的口号和醒目的倒计时牌高悬工地。进度月活动、劳动竞赛、“百日会战”,更是将大战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办公室、工棚、班组会上随时可见研究施工方案,解决工程难题的技术人员。十几名青年向指挥部交来决心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二是领导坚守一线坐阵指挥,落实措施,强化管理。工程指挥部由耀县城迁到马栏施工现场,按照三项制度要求,依据工程实际现状,灵活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寻找突破口,并提出了“两加、三破、五保证”的指导思想,以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和管理办法。如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攻难点、抓弱点、保重点;如抓工序衔接和工时利用;如坚持井下值班和掌子面对手接交制度。对无故脱岗者予以重罚;如坚持改变工作作风,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说到做到,雷厉风行;如制定奖惩政策,激励一线将士等。
工程指挥部进驻工地后,马栏引水工程形势即刻得到根本改观。4月份进尺374米,比历年来最高月进尺提高45%,6月份进尺456米,比前一年同期提高150%,再创历史最高纪录。继6月17日进口段和1号斜井准确贯通后,引水隧洞又一举突破万米大关,提前12天完成省厅下达的阶段目标。可谓初战告捷。
三是加强技术突破,解决难题,跨越极限,创造奇迹。马栏引水隧洞施工条件极其艰苦,地质复杂,断层塌方不断。围岩松散,强度较低,遇水软化,加之高埋深地应力作用,共遇到破碎带4000余米,断层80多条,大的塌方20多次。大规模塌方给施工造成严重障碍。供电、排水、通风、运输十分困难,在我省水工岩质隧洞中突属罕见。有不少施工企业包括隧洞专业公司企图介入,在深入洞内实地考察后,都望而止步。
为改变施工条件,加快工程进度,他们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深入洞内一次次探索,一次次研究。总结出了“短掘、弱爆、快支、多循环”的施工原则,成功地提出了全封闭钢支撑和管棚支护方案,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塌方,使隧洞月进尺在塌方之初的30米提高到130米左右。
工程进入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出现了泥质沙岩,坍塌异常剧烈。水利厅领导及时赶到工地,临阵督战,鼓舞士气,决不能后退半步。指挥部技术人员会同施工企业反复商讨最佳处理方案,连夜绘成图纸,向工人详细讲解操作规范。又冒着生命危险,指挥强行支护排除险情,十天十夜轮流值班,直到恢复正常。
面对通风、供水、排水、运输一次又一次超过极限的严峻形势,他们创造了“六大”奇迹,采取高压进洞,中途加压,创造了半径3500米供电奇迹;采取串联风机,分段排污,创造了洞内长距离通风奇迹;此项技术已被秦岭隧洞所采用;采取增大容量,洞内充电,创造了单趟运输距离的奇迹;采取多趟管路,五级接力,创造了日抽水4000立方米的奇迹;采用全封闭钢支撑与锚杆管棚联合支护技术,在没有高科技、高投入情况下,创造了战胜4000米破碎带和80多条断层榻方的施工奇迹;一年完成两年的开挖任务,创造了提前贯通的进度奇迹。
四是自加压力迎挑战,统筹安排抓重点。经过日夜鏖战,终于于1997年12月24日,马栏隧洞全线贯通,受到了省政府通令嘉奖。在成绩面前,水库管理局及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们表现得异常冷静,1998年,必须完成墙衬砌3000米,底板衬砌11490米,回填灌浆5000米,同时还要完成枢纽和渠道建设,其任务约占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
面对项目多,战线长、投资强度高、管理跨度大、外部干扰多、工程任务重的严峻现实,他们提出了新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在小断面情况下,顺利实现了砼衬砌双工序平行作业,施工进度一再加快,终于在6月底完成了枢纽主体工程。并创造7月铺底2200米的好成绩。
五是定措施严格规范,抓质量不留情面。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他们把确保马栏工程质量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监督体系,从审查施工方案到开挖检查、基础及施工缝处理、模板的制作,原材料检验、砼拌合、运输、浇筑等进行全过程跟踪控制。指挥部实行工程结算质量一票否决制,仅枢纽导流墙工程,一连6次令其返工,直到符合要求。由于措施得力,三次贯通都确保了准确无误,纵向、横向误差均在100毫米以内,这在超长隧洞建设中也是罕见的。现有的单元砼合格率为100%,优良率达72%。枢纽工程完全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回顾马栏工程走过的历程,人们不仅感慨万分。若按以前的施工方法,工期将拖至2000年,经过22个月的苦战,桃曲坡人用2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工程量,为国家节约了上千万元的资金。苦战5载,18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与寂寞为伴,同险恶斗争,以超越生命的极限,用自已的双手和汗水铸就了一座历史的丰碑。1998年9月18日,马栏河引水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具备通水条件。40万铜川人民将彻底告别水荒,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的承诺。为振兴陕西水利事业和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组稿:刘军、张广林 摄影:樊军纪)
图片说明:1.管理局局长田德顺陪同程安东省长检查马栏工地
2.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武忠贤向程安东省长汇报马栏工程建设情况
3.马栏工程于1998年9月28日建成通水,程安东省长为工程建设题字
4.马栏工程引水枢纽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