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13日
经济文萃
04

白天做人夜做“鬼”人事科长造假忙

乌鲁木齐市第二轻工业局劳动人事科科长杨辉,白天在单位工作“兢兢业业”,晚上在家里当起“造假厂长”,同样忙得不亦乐乎。

最近,当地工商部门调查发现,从1994年至今,杨辉利用业余时间,伪造了600余万只“盐湖牌”真空加碘精制盐包装袋,获利7万多元。这些假包装袋绝大多数销到非法盐贩子手中,装的劣质盐足够100万人吃一年。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杨辉造假行为败露后,单位领导大为惊讶。她平时工作努力、交往广、人缘好,连续5年考评优秀,不久前还作为业务骨干被选送参加了市党校举办的青年干部培训班。

谁能料到,白天忙忙碌碌的杨辉到晚上竟然不辞辛劳,从购买原料到批发销售,事必躬亲,既当“工人”又当“厂长”,力求产品以假乱真,产销两旺,还动脑筋、想点子,逃避工商、税务、盐业、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打击。

杨辉的“造假工厂”能办4年之久,当然离不开她手中的职权和她精心织就的关系网。一名退休工人在接受调查时说,他为杨辉销售了100万只假包装袋,赚的钱都送给了她,是想让她帮儿子找工作。

两年前,国家规定精制加碘盐包装必须具有盐业管理部门专控的防伪标识,杨辉的伪造产品遭遇“红灯”,但她很快通过在外地一家盐业局当副局长的弟弟,找到一家盐业公司的总经理,一次就购买了88万枚“含碘盐”防伪标识,使她的假包装袋有了“真商标”。

(摘自《重庆日报》98.12.29)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