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铁路过柞水
□文/任箴咸
西康铁路是我省境内的国家重点工程,由西安向东南,经长安石砭峪向南穿越秦岭隧道,经柞水、镇安、旬阳接轨陕南重镇安康。西康铁路的最大控制工程——秦岭隧道全长18456米,是我国铁路建筑史上第一长隧。它由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从秦岭北坡长安县石砭峪向南掘进,和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由秦岭南坡柞水县营盘向北掘进,经三年零四个月的奋战,于去年三月中旬贯通全线。从此地下架长虹,天堑变通途,柞水——西安将结束秦岭阻隔之苦,南北畅道通。当西康铁路通车时,由西安坐火车行程55公里,穿越秦岭就可到风景胜地柞水观光旅游。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坡,气候温和,山川秀丽,历史上许多志士名人来柞水旅游,谱写了赞美柞水的诗篇。清朝诗人余作梅诗云:“太乙钟灵聚此间,天开形势占秦关。诸峰翠锁金城固,一水清流玉带环”。形象的描述了柞水高山巍峨,森林茂密,绿水环绕,环境幽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
陕西省南线旅游胜地,柞水县溶洞风景区是西北最大的溶洞风景区,它位于城南16公里的石瓮子,由近百个溶洞组成。已开放的溶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千姿百态,似流水瀑布,似动物奔驰,又像鲜花盛开,动和静交织在一起,大的宽敞壮丽,犹如地下宫殿,光怪陆离。小的典雅秀丽,璀灿夺目,美不胜收。洞外,群峰耸立,山清水秀,形似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其中对峰台、云台山,祖师庙等景观和溶洞群浑然一体,景色秀丽。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山林同志游柞水溶洞后,欣然提诗“偷来人间千幅画,呼出玉宇万家仙。终南胜景知多少,此处别开一重天”。描绘了柞水溶洞的“奇”和“秀”。
大自然的奇特给溶洞还流下了一段文学传奇。据镇安县志记载,唐代诗人贾岛流放途中路过此地,经一溶洞下骑马过河,由于水深浪急,马在河中受惊,高声嘶鸣,结果山声呼应。后来贾岛留下来考察声音的来源,写下了提“石瓮传声”诗,诗云“默默山程又水程,溪山奥处忽传声。苍茫古渡征夫乱,喧闹空林猛兽惊。瓮亦窥天犹可问,石堪共语自关情。翻嫌过此乾坤阔,一啸难酬鸾凰鸣。”从此这个地方也就和大自然的溶洞传声连在一起,叫石瓮子,传到今天。其实用今天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石瓮传声”也很简单,它是空洞的山体一种回音作用,就是贾岛诗中所说的“石堪共语”。在清静的早晨,没有外来声音干忧时,约集数人站到溶洞口一定距离,齐声吼叫,同样可以听到石瓮传声在山谷传响,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由柞水县城向北行程20公里,来到陕西省建立的牛背梁羚牛自然保护区。牛背梁为秦岭山脉中段的主峰,高2802米,也是秦岭中段的制高点,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时,登山顶峰向北望去,可看到古城西安市,晚上在顶峰上可看到古城西安的灯火。山上森林茂密,草甸葱笼,是珍稀动物羚牛的生长地。羚牛是我国特产动物中一种大型偶蹄类,我国政府已将其列为第一类保护动物,省政府在此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依法保护。登牛背梁,可看到沿途溪流瀑布,峻秀山峰,登上峰顶,云雾缭绕,可观云海日出,真有一种黄山之秀,峨嵋之仙的感觉,是又一处待开发的旅游胜地。
西康铁路在加速建设,随着西康铁路的建成,柞水丰富的地下矿产将得到深度的开发,柞水的经济随着西康铁路上的列车向前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