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2月10日
头版
01

西安生猪屠宰:怎一个乱字了得?!

本报记者郝振宇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猪肉消费已占我国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70%,陕西地处内陆其比例更高。政府部门也多次强调生猪是“菜篮子”的重中之重,必须下大力气来抓。然而自80年代末期肉食放开经营以来,国营、集体、个人齐上,城镇经营网点逐渐增多,市场供应量也逐年增加,销售也一直处于畅旺状态。然而在流通环节中,由于90%的肉食销量是通过集贸市场来实现的。因而缺乏相应配套的市场管理措施,加之市场规则操作手段也不规范完备,致使一些经营者和不法商贩违法经营,把生病腐烂、死亡的畜肉禽肉拿来上市销售,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很多,但根本问题还在于未从源头控制。以省城西安为例,每年西安猪肉销量都在万吨以上。而屠宰管理混乱也尤为突出,西安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然存在着许多无证屠宰。经常是村头或自家院落架起一口锅,操起一把刀就开始屠宰。宰前不检疫、宰后不检验,对生猪的生产、防疫和食用安全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也逃避了国家税收。虽说自1996年7月,西安市也实行了生猪定点屠宰办法,即将生猪集中起来屠宰,以利加强管理。其初衷不错,然而由于屠宰点竟达近80个,管理自然漏洞不少。记者近日夜访了不少这样的屠宰点,看到那里全是人工屠宰,缺少检测设备,制度流于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其合法性给消费者造成的危害更大。

据西安市食品总公司专业检验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当地许多所谓的“定点屠宰点”根本不具备检疫能力。宰后检验大多采用简单的刀口直观法,对旋毛虫、初期囊虫等危害性极大的人禽共患病源无法控制。许多屠宰点都无污水处理设备,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能否避免这种弊端,让市民吃上放心肉呢?回答是肯定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本世纪20年代的美国,作家辛克莱的一本纪实性小说《屠场》,披露出肮脏的屠宰黑幕,促使美国发生了一场屠宰革命。迄今为止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经济上皆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唯在肉类屠宰上实行国家统制。这一作法既是他们汲取了历史上种种教训,也体现着社会文明和对生命的重视程度。无独有偶,在东北的大连市,早在1997年就实行“生猪屠宰市区只留一把刀”,将原先的1500多个公私屠宰点全部取缔,市内只设一个屠宰点,由一家大型现代化的国有肉联厂实行自宰自检,并成立了生猪市场稽查大队;而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市也依法实行,坚决按1998年元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事,让定点屠宰多则二、三个,少则一个,市民吃上了“放心肉”。

由此看来,让市民吃上放心肉并非难事。然而这一易事为何在陕西难以变为现实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其中不乏一些耐人寻味之处。因为改革就是一种利益重新调整分配过程。让“一把刀杀猪”势必影响到有关决策者的利益。以西安为例,一条猪的屠宰就涉及农业、商业、卫生、防疫方方面面。对这块肥肉谁都不愿舍弃,因而造成都管都不管或有利抢着管无利躲着走的局面,因而在别的城市刀子越来越少,而西安却出现屠宰点日益增加的怪事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政府部门有一定疑惑也是重要原因,其主要理由是怕统一屠宰是逆市场经济潮流和影响市场供应。其实稍加分析便不难明白,目前国际乃至国内推行的统一屠宰,远非当年的猪肉统购统销,与重走“计划”老路风马牛不相及;而目前西安日上市量为2500头猪左右,仅西安肉联厂就有日产3000头的全套机械化屠宰能力,此外,省冷冻厂等企业设备也很精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将那些小屠宰点“刀枪入库”。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放任放纵,有先进屠宰、检验设备的西安肉联厂等一些企业由于无猪,日宰猪仅200余头,造成设备 人员闲置。至于担心市场供应更是杞人忧天,不足挂齿了。

就在记者采写这篇稿件之时,国内贸易局近期在沈阳召开的全国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吴 仪、国内贸易局局长杨树德提出今年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把贯彻《条例》的工作全面推进到全国城乡,不留空白和死角。努力提高生猪进入定点屠宰厂的进点率,城市和县城争取达到100%,努力提高上市肉品的机械化屠宰率,大中城市争取全部实现机械化屠宰,小城市和县城力争达到70%,其中经济发达地区应达到90%。

凡事立则兴,干则成。我们期待着大刀齐向猪砍去的现状早日成为历史,让老百姓花钱能真正吃上“放心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