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走出工厂进农村 脱下工装当农民
贾贵宝真行
今年35岁的贾贵宝原是铁一局工程机械厂的机修钳工。4年前,他息了工,妻子又没有固定工作,孩子只有两岁多,生活陷入了困境。贵宝心里想:“人不能没有事做,必须摆脱这种困境。”经过一年多的考察,他和三原西秦村签了30年的承包合同——承包了一块和泾阳县相邻的40多亩荒地。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了这块绿色的土地,从工厂到农村,从工人变为农民,贵宝开始了他人生的转折。
他栽下了梨树、桃树,养了两塘鱼。桃三杏四梨五年,头几年,果树没有收益,见效最早的应该是鱼,可是,由于经验不足,鱼翻了塘,死光了;套种的西瓜、甜瓜也被一场冰雹砸烂了,贵宝象得一场大病,卧床不起,但他没有气馁,三天后他又站了起来,重新投入了艰辛的劳作。
贵宝没有务农的经验,他边看书,边实践。梨树该剪枝了,他从西秦村请来一位老农,老农干,贵宝跟着边看边学,四五天后,老农走了,他也出师了。从此,果树的剪枝、嫁接,他都亲自动手做,人手不够,就请哥哥嫂嫂来帮忙。今天的贵宝说起他的梨树桃树,就象一位讲林业课的教师。
去年的麦子收成好,为了抢在雨季之前收割完,他和哥哥两个人两天就割了六、七亩。从头一天下午四、五点开始往场里背麦子,两兄弟顶着太阳直干到天黑,又一直干到凌晨4点多,云彩遮住了星斗,实在看不见了,人也累得实在没有劲了,麦芒扎得皮肤又痒又痛,哥俩就靠在麦捆上睡着了……
冬灌的日子真难熬,贵宝挽起裤腿,在冰冷的水里淌来淌去,水渠一跑水,他就要提着铁锨来回跑,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一夜干下来,自己身上也湿透了。
寂寞的日子更难熬,除了哥哥嫂嫂在双休日来帮忙,平时就是他一个人,不会做饭,只会煮面疙瘩,但他忍受了寂寞,战胜了寂寞。
他自己开着手扶拖拉机犁地,蹬着三轮车去16华里外的县城市场去卖菜,他种了小麦、玉米、白菜、萝卜、菜花、洋葱、豆角……
他先后向这块土地投入了近3万元,没有向厂里借一分钱,都是他从哥、姐、朋友那里借来的。
今年,这块绿色的土地开始回报他。
虽然大宗项目的梨没有收成,但近万斤小麦、近万斤西瓜、白菜、萝卜等毛收入也有万元钱。
贵宝算着,今冬把两个鱼塘清理好,明年给果树配上防虫害的塑料袋,就可以卖上好价钱,还有嫁接好的3万5千株桃苗……明年的收入会比今年强。
谈起这几年务农的体会,贵宝感慨地说:“不管干啥,都要有恒心,人不吃苦,啥事也干不成!”谈到今后,他说:“土地靠得住,只要你投入了,就会有产出,我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以后会更好一些。”
本报特约记者 牛伯让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