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贴心书记
—记全国电力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刘全通
党的基层组织怎样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工作?水电三局安装公司党委书记刘全通以富有成效的行动向人们阐述着自己的理解…
安装公司的干部职工不会忘记,1995年7月,为确保甘肃黄河大峡水电站的机组安装和发电,他们必须在9月份前将安康电站钢管厂内的60吨高架门机拆迁到大峡电站钢管场内,以确保电站施工中万吨金属构件的吊运和制作。然而此时,宝成线、襄渝线都在施工,运送门机部件的特种车皮要等到年底才能通过。机组安装不能等,发电日期不能拖,怎么办?公司领导决定改由公路将门机部件运往工地。在重重困难面前,刘全通欣然领命随队踏上了艰难坎呵的千里征途。
这是怎样惊心动魄的运输历程啊,这条历经沧桑的西万公路曾几何时负载过这样的庞然大物呢!超宽超长超高几乎相当于两节火车皮的载重拖车,要翻越秦岭山脉是何其艰难啊!一面临深渊,一面靠峭壁,在平时,稍长一些的车经过这些地方都要紧打方向急刹车。记得在过秦岭肘子弯时,转过弯的车头已紧临悬崖边,而没转过弯来的车尾还刮得山崖哗哗作响。那车不是在开,而是在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挪动!记得路经秦岭老虎嘴时,拖车行驶在形似半边山洞跟老虎嘴样的路段。车太高就必须尽量往深渊一边靠,否则车顶会碰到老虎的“牙”。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利用微弱的车灯和手电筒光,分前后左右上五个方向保护前进。大伙宁愿人擦着山崖也不让车碰着山崖,就在“走一点……走一点……哎、对、慢点、慢点再走一点”的喊声中走出了秦岭老虎嘴。那喊声,今天还响起在人们的耳边,至今还回荡在那寂静的山林。
就这样,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历时1.9天,把特种机件运到了大峡,路经陕、甘、宁三省区21个县市,行程1300多公里。这19天,是刘全通他们吃方便面啃干馍饱一顿、饥一顿的19天,是他们打个盹就算睡了觉的19天。这1300多公里,每1公里都用汗水智慧和对企业的爱来推进,每前进1公里都在迎接新的挑战和考验。途中车辆发生故障几十次,仅仅拖车轮胎就补换了46次。这队人里数刘全通年纪最大,而每次出现故障,刘全通是第一个跳下车察看,第一个扛来枕木,捡来石头,还抱来笨重的千斤顶。而每当挥汗如雨地把拖车修好,大家人困马乏时,又是他从老远的老乡那里买来开水和干粮递到大伙手中。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就这样,刘全通在他“自找苦吃”的艰险运输途中,度过了他50岁的生日。
在艰难困苦的施工一线,刘全通在内心深处始终不忘自己是投身企业经营管理的先锋队中的一员。一线、一兵、一员,这“三个一”的文章刘全通做得非常出色。
刘全通的笔名“一兵”,来源就在这儿。在任何时候他都用普通一兵来要求自己。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是提着个很旧的黑提包,里面装着三样东西,一是照相机,二是工人们施工的照片,三就是他的一个碗。在工地他和工人一块排队吃饭。施工中,他把最好的镜头一一抓拍下来,有的配上一首诗,有的配上成语。在拍摄的照片中,有的工人在齐腰深的水中运钢材,有的在高高的铁架上焊接,有的在全神贯注地操作机械,有的在狭窄的钢管缝隙中安装螺钉……他把所到之处的施工场面都拍成了照片,冲洗放大后一一串挂起来在工地展出。工人们看到自己的形象上了照片,甭提多高兴了。
刘全通常说:“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多年来,他把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形式。男职工在外包工地,安康基地的职工家属换煤气、买煤、干重活不方便,细心的刘全通就跟行政领导商量,成立了基地服务队,包揽了这些家庭急难之事。并组织人员把基地家属的生活实况和祝福的话语摄成录像带,送到外包点播放。
在四川石板水电站施工的杨金虎,从屏幕上看到了妻子,听见了妻子的话“你放心,年货我备齐了,单位把煤气也帮着换了,你就安心工作吧。”工人姜少武也在屏幕上看到了在家无业的妻子,听见了她的话“咱家经济困难些,单位对咱们挺照顾的,没啥事,你就少回家,多干点工作。”还有李兴忠,还有……
他们抹泪了。
在场的职工悄悄地抹泪了。
这是思亲的泪,也是感激党的泪。
而这些,是党的基层工作者刘全通倾心工作的成果,他用自己的行动,模范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在群众中树立起一个党的好干部的形象。工程忙时,他到工地食堂帮忙做饭,还把饭菜装在背篓里背上工地,送到工地车开不到的地方,送到顾不上吃饭的职工手中。新参加工作的小青年想家,他逢年过节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共度节日。老工人退休要返乡,他帮着把行李搬出山沟,送到火车站办好托运手续,把票交到老同志手中……
对他人体贴入微,对自己严格要求,这是刘全通的为人准则。他的儿子、女儿、女婿都是工人。女儿单位效益差,发不出工资,有人劝他把女儿调到安装公司来,他说,孩子不能靠父亲生存,坚决不同意。
刘全通经常出差,总拎着他那不离身的黑包,不“打的”,乘火车有硬座票就不买卧铺。有一次跟几个同事去海南投标,大宾馆开价一百多元,刘全通说,住一晚上就是一个下岗职工一月的工资啊!他硬带着同事们东转西转,找到一家二十元一晚的简易旅馆住下了。
提起刘全通,安装公司一个老工人说:“公司近千名职工,谁家有困难,谁的家属身体不好,谁的孩子上了班或下了岗,老刘都清清楚楚,他心里装着安装公司这个大家,就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小家关心的太少了啊。”
这是一位普通工人对刘全通的评价。
这评价中孕含着对党的无比信任。
这信任实际上是千千万万个基层党务工作者以自己的汗水和心血铸成的。 本报通讯员马国玉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