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拧干水分 讲求实际
铜川农林统计严格核查
本报讯 铜川市不图虚名求实效,在农林统计上严格核查,自我打假,从而杜绝了植树成“植数”、蔬菜大棚在报表上“早产”等现象。
在1998年初召开的全市农业会议上,铜川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要求。农林主管部门改变以往“听汇报算数字计成绩”的方式,深入基层进行严格而科学的核查。1998年4月底,历经两个月的春季造林结束后,全市国有林场、“三北”防护林工程、 “黄防”工程、省市生态工程、生态示范村等重点工程造林上报面积72749.5亩。市林业局抽调12名技术干部费时1个月,逐乡镇(林场)、逐项目、逐地块进行检查,最终核实全市植树造林面积53797.5亩,拧去18952亩的水分。1997年—1998年的地膜小麦播种,铜川市原计划推广1万亩,由于干旱影响播种,农业主管部门对各县区面积核实后按实际数字6490亩上报。在夏季农田基建验收中,基建大户郊区验收组人员手拿尺子逐村组逐田块实地丈量,核实面积8544亩,卡掉了上报面积中的5130亩“数字田”。
(韩晓晖)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