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26日

陕西工人报百姓话题 母 亲 由魏征与汲黯说起 何以硬要“吓”基层 新潮番?愚昧乎? “王八蛋”工程何来? 痞子终是痞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 休闲潮流20年

当前版:第A3版:百姓话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百姓话题
03

试想,如果李世民,汉武帝不是心怀宽广,恐怕也就没有魏征忠言了,古时的“孤家寡人”尚能纳言,闻过改非,何况今天的“公仆”?

由魏征与汲黯说起

文/廖安湖

魏征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才学渊博不说,尤以敢于直言进谏传名后世。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官场上混的人,为了不至宦海沉船、乌纱落地,常常要靠溜须拍马度日,三寸不烂之舌,除过吃饭,大概就是专司阿谀奉承了。然而魏征却反其道行之,他专挑“龙刺”。给皇上“理毛”,经常毫不留情地当面指出天子的过错,弄得皇上下不了台。以至于李世民也惧他三分。有一回,李世民在后花园逗弄一只伶俐的八哥,正在开心得意,远远地见魏征来了,就忙把八哥藏人袖中,怕丞相看见了说他玩物丧志。其实魏征早就瞧见了,乃故作不知,走上前来谈起国家大事,有意滔滔不绝、半天才离去。等李世民把鸟拿出来,小家伙早就捂断了气。

其实自古以来,敢于直言犯上的谏臣不少。早在魏征之前的汉武帝时,就有一位,名叫汲黯。汲黯不象魏征,他没有多大的学问,也缺乏温文尔雅的风度。《史记》里说他“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过。”“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当时有酷吏张汤,此人坏事做绝,汲黯当着皇上的面厉声痛骂他,一点不客气。皇上有过,他也不姑息。一次,汉武帝在朝上假惺惺地说:“吾欲与政治,法尧舜,如何?”黯对日:“陛下内多欲而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皇帝大怒,“变色而罢朝”。汲黯的官职并不高,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敢于替百姓说话,敢于指出上级和君主的过失。只要是利国利民,就敢说敢做。

由魏征和汲黯,我想到了如今的国家干部。今天的干部自然不能简单地和旧时的官僚相比,他们是人民的公仆。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些公仆当中,象魏征、汲黯一样敢于说真话的,敢于面对面给上级领导挑刺,直接了当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的,似乎还不是很多。很多人更习惯于领导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至于对与错,是与非,那都是次要的。他们把明哲保身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即使明知不对甚至是违反原则违反法律的事,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该闭嘴时就闭嘴。就算偶尔提点小意见,也委婉得叫人不知所云,或如隔靴搔痒。为什么要这样?一来对自己有好处,免去了“龙颜大怒”乌纱不保的危险;二来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全都好,岂不心情舒畅,万事随愿。官们自然是好了,可事情怎么样呢,群众是否满意?他们就顾不得了。

我想,要想多出魏、汲这样敢于直谏的人,须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在于下级,要有勇气,要不畏强权,不顾个人情面,工作上的事,一是一、二是二,自觉主动地监督上级,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体现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另一方面,作为上级,要虚心,要有肚量,要能装下不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令下级心服口服,也才能真正树立起领导者个人的尊严和威信。而万不能独断专行,听到不同意见就火冒三丈,甚至把提反面意见者视作“眼中钉”,找机会就给小鞋穿。试想如果李世民、汉武帝若不是心怀宽广,恐怕也就没有魏征、汲黯的正直忠言了。古时的“孤家寡人”尚能察纳雅言,闻过改非,何况今天的“公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