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30日
头版
01

把“乌纱”交给群众

刘新

据《工人日报》报道:湖南宁远县组织部在选拔使用干部时,设立群众“反对席”,不看上面“眼色”行事,坚持民主,将人民群众欢迎拥护的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

长期以来,在干部选拔使用上存在这样两种怪现象:其一来自上面领导干部“爱使眼色”,推谁选谁,一些领导频频送来秋波。其二来自下面干部“爱看眼色”,定谁用谁,一些基层干部常常盯着上面。在这“眼色”的忙碌传递中,上面“使的眼色”就有了特定的内容,若下面不看“眼色”行事,将会给以“颜色”瞧瞧, “你不听话,找个听话的来干”,不领情者,要么降之,要么调之。对下面一些干部来讲,看“眼色”办事,多送“顺水人情”, “只要主要领导同意就行”,进而在选人用人上,看上面行事,违心而选投,更不要说听取百姓意见,使民主选拔干部成为一句空话。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选拔使用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设立由人民群众监督评议的“反对席”,把“乌纱帽”交给群众掌握,从而在提拔干部时树起了一道防线,这样做对我们坚持民主选拔干部有许多有利之处:一是改变了干部“唯上”思想。在用人问题上清除了过去那种“上面定人,下面同意”的弊端,增强了基层干部说真话,讲实话,代表人民群众意愿选人用人的思想观念。二是杜绝了干部“跑官”现象。将一些走“上层路线”、靠拉关系、跑官要官买官的人的门挖断, 变“密切联系领导” 为“密切联系群众”,脚踏实地干好工作,以优异成绩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推荐。三是树立了干部“公仆”意识。由人民群众参与干部的选拔,有利于反映民意,遏制腐败,提高干部素质,将那些“干敲梆子不卖油”的角色阻挡在外,树立干部新形象,使干部清政廉洁,能够积极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进一步搞好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活力。25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