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31日
经济生活
02

服装价格背后的花样

江文

供职于某公关公司的吉小姐近日向记者诉说,她在某商店买回的一件风衣,在另一商店看到的标价要高出200多元,但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却又看见另一家商店定的价格要比她买的那件低百余元。她不明白,为什么同一品种的风衣,价格相差如此悬殊,且几家商店都是在同一商业街上。其实像吉小姐碰到的这种情况并非偶然,时下的服装营销确实花样百出。

时装和服装从严格意义上讲,时装就是某个时期中款式新颖、时效性强、档次高、数量少的服装,其价格相对普通服装要昂贵,引导着服装行业的流行趋势。而普通的裤子、茄克衫、长短裙等仅仅是服装而已,不能称之为时装的。借“时装”的招牌,服装价格开始攀升。据抽样调查,部分商店内的时装价格大大超过服装,有的竟达70%以上。许多消费者感叹:“哪来那么多的时装?”

精品与常品有的经营者为迎合一部分消费者所认为的服装价格代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不成熟消费心理,把常见的服装称为精品,从而抬高价格。还有的经营者把合资、独资企业生产的服装统统自诩为精品,价格翻了好几倍。由于丰厚的利润,“精品”充斥大街小巷。

内行人士道出原委:卖出一件精品服装,抵得上近十件普通服装的利润,足够一天的开销。

制造季节错觉有些经营者非当令销售季节,有意将价格标得很高,待销量回升后,以“让利减价促销”为名借机牟取高额利润。如吉小姐买的风衣便是如此,在夏季标上很高的价格,在消费者心里打下烙印;当现在变成时令商品时,“主动”将价格降下来,给人以价格便宜的错觉,吸引消费者购买。

此外,还有以莫须有的原价误导消费者,这是服装大降价、次品服装大削价等名目繁多的价格花样。

玩服装价格花样,吃亏的自然是消费者。专家认为,在服装营销上,应禁止使用原价和现价对比,最低价、优惠价等虚假标示来进行误导宣传。同时要告诫广大消费者的是,置身服装大世界,请不要盲从,货价比三家,做一个自信、精明、理性的消费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