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莫闯进补误区
文/阔莉
误区一:唯有冬季进补:
传统习惯认为,冬至到立春
这段时间是进补的最佳时机。其实一年四季皆能进补。国外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在冬季和夏季所需能量的平均差距并不很大,不少人在冬季进食增多而活动量减少,这些人便在这段时间里发胖。超重和肥胖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这是西方人所担心的事,他们并不主张冬令进补,而提倡在冬季适当控制饮食量和进行室外体育锻炼。同样道理,即使要“补虚”,也并非仅限于冬令,慢性病患者和肿瘤患者的体质均较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通过常年补益的办法来改善体质。
误区二:凡虚必补
根据中医理论,虚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补益随之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如疲乏无力,气短懒言,自汗腺细为气虚,宜用生晒参、红参、黄芪、红枣等补品;烦热喜水,口干舌燥,头晕目眩,舌质红脉细数者为阴虚,宜用西洋参,银耳之类,因此进补应以辨证论治为纲领,平其有余,补其不足,还要注意阴阳双补,气血兼顾,若阴阳不辨,气血不分,见虚即补不仅无益反而是有害。
误区三:补药越贵越好。
一提起进补,人们总会首
选贵重药品如鹿茸、冬虫夏草、西洋参、龟板胶等,其实并非价格越昂贵,补益作用越大。中医进补主要分补脏和补腑两大类。补五脏应以补药为主,补六腑应以通药为主,补五脏应根据五脏虚损情况,具有针对性适量长期用药,即坚持“滴水穿石”,不一定要用名贵中药,六腑主要与消化泌尿系统有联系,消化道畅通和吸收良好就达到了进补目的,如大便不畅,食欲不振,根本无需服用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只要服用大黄制剂即可解决问题,否则如同火上烧油,由此可见,药无分贵贱,只要对症治病就行,若不管什么病胡乱进补,人参也会置人于死地。
误区四:妇女儿童大补
现实生活中,妇女和儿童常成为大补特补对象,但是,请注意有的放天适当进补。如产妇可用黄芪、当归适量补气养血即可。对于孕妇,只要注意饮食,营养全面合理,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即可,无需补药补品,否则饮用不当可能造成流产或致畸,对于儿童,只要供给足够齐全的营养成分就行了,没有必要随意补,更禁忌大补,否则会事与愿违,甚至出现肥胖,高血压及性早熟,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