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文化打工族是现代都市里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残酷的生存压力,永远漂泊在都市的边缘。他们代表了一种时代潮流,生机勃勃又愁郁满怀,心灵深处却饱含着一腔对自由幸福的憧憬。
跋涉在城市边缘的追梦人
——西安文化打工族扫描之二
林冬:城市里的新主人
林冬是一位老西安。他在西安漂泊了6年,可算得上闯荡古城的成功者。
在文学热的那几年,林冬正上高中,便狂热地迷上了文学。九十年代初,因文学而名落孙山的人远非林冬一人,高考失败后,他没有像许多人那样参加复习,而是义无返顾地闯入了古城。
那一阵子,他睡过露天广场,和四个人合住过每月只掏20元房费的地下室。为了多读书,他到书店当营业员,每月150元工资,但好景不长,老板嫌他长时间泡在书店里,影响了生意,不到两个月,便让他走人了。林冬在这一年里给六家书店打过工。长安南路上留下了他孤独的身影。他的知识便是在那些书的浸泡中渐渐丰富起来的。
漂泊了一年多后,林冬的一部中篇小说在一家颇有影响的刊物上登载了,一时好评如潮,省内人士争相打问这个林冬是何方圣贤。林冬对自己苦涩的漂泊生活总算有了一次向世界呐喊的机会。但他的工资最低,便四处拉广告。由于关系少,与企业缺乏联系,他常常讲述了半天,结果总被对方冷冰冰地打发了。生活日渐困难,为了谋生,他不得不靠馒头度日。馒头加开水成了那一段时间他最丰盛的美餐。
林冬在一个冬天凭着漂亮的字体去了古城颇负盛名的酒店,做着人事部的文秘。一天,他看到报纸上登出有家妇女杂志招聘编辑记者。他便拨了个电话。殊料这个电话为他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转折。林冬便带着自己几年来发表的作品找到了主编。主编是个颇有远见的中年人,他对目前的杂志期刊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看了林冬的作品,当即作出了一项决定。他说,我可以录用你,但工资很低,目前杂志正处在创业阶段,你暂且考虑吧,两天之内给我消息。
林冬经过艰难的取舍,最终走向了那家向他招手的杂志社。老总对他委以重任,那一段时间里,他浸泡在杂志中,从排版、设计、印刷,他都一一地尝试了。
一年后,老总让他做了广告部经理。由于正确的运作,杂志的发行量突飞猛进,跃到十几万份,成为一份让人瞩目的妇女期刊。广告纷至沓来。凭借杂志的优势,林冬拉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户,同时他也代理了西安其他几家媒体的广告。两年的时间,林冬的腰包迅速地鼓涨起来。他开始理直气壮地朝家寄钱,每次四五千元,惹得家乡人都认为他在外面发达了。
林冬1997年和西安一个漂亮的姑娘结了婚,买了一套三室一厅住房,房子装修一新,高档电器应有尽有。他搂着城市的姑娘,感到自己在轻微地颤抖。六年前,那个乡村的野小子,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天啊!
后因杂志社内部纠纷,老总愤而辞职。作为忠诚,林冬自然也告别了那家杂志,丰厚的积累使他不用为日后的生计发愁。1998年,老总又创办了两份杂志,林冬自然成了主编。谈及将来,林冬说,出版一套文集吧,有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到时候你老兄可要好好为我吹吹。我黯然地点点头。 (黄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