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文化打工族是现代都市里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残酷的生存压力,永远漂泊在都市的边缘。他们代表了一种时代潮流,生机勃勃又愁郁满怀,心灵深处却饱含着一腔对自由幸福的憧憬。
跋涉在城市边缘的追梦人
——西安文化打工族扫描之三
潇潇雨: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杂志
潇潇雨最早是因自考而进入古城的。她是本文中的女主角。从江苏进入西安,更多的是对古城文化的倾慕。她边打工边参加自考,微薄的薪水只够度日,三年过去了,她终于以顽强的毅力通过了中文大专自考,拿到西北大学的毕业文凭时,她激动地哭了。她的同学敏子是一个诗人,他来自商州,两个人在一个凄苦的夜里举行了婚礼,二十多个同学、老乡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们庆贺。大家都是城市的漂泊者,目睹他俩喜结良缘,虽不知前路会是何样风景,但喜悦却是真诚的,人们在这个简陋的房间度过了难得欢娱的婚礼。
靠着扎实的文字功底,潇潇雨在一家杂志作了编辑,这期间她在全国各大青年刊物上刊发了大量的爱情故事。在自己简陋的房间,潇潇杜撰着纯洁的爱情神话,白领丽人、浪漫爱情,一篇篇浪漫纯情的故事在杂志上四处开花,使得潇潇的心情稍稍欣慰了些。她终于凭借自己独具个性的“爱情故事”在杂志界打出了名声。其时,敏子也被聘到一家文化公司当了总经理助理,因为暂住证问题,他们一年内换了八次房子。现在潇潇雨终于住上了自己买的三室一厅,每日靠写作爱情故事度日,问及以后的打算,她说,我想办一份杂志,自己当老总,打工的日子真不好过啊!
玲珑:故乡在梦中召唤
我见到玲珑的时候,他正收拾行囊欲回故乡。他将自己出版的报告文学集送给我说,愿你能在古城闯出自己的天下。玲珑在西安呆了五个年头,孩子已经五岁了,每月回去一次,孩子和他很陌生,而他口袋中不多的钱并不能给家中带来什么收益。在这个行业杂志作了五年编辑。来西安之前他已是某工厂的团委书记了,月工资800多元,因经常发表一些作品,文友便怂恿他到西安一比高低。豪壮的他便不加思索地辞了职,慨然北上。工厂的主管经理是个爱文学的人,他任多家刊物的联谊会董事长。蒙他提携,玲珑便作了行业报的编辑。杂志和公司的行政办公室在一起办公,每日的提水擦桌、打扫卫生便是他必干之事。他成了一个不付报酬的义务工人。逢年过节,别人领着各样东西,总是没有他这个编外人员的份。他默默地忍受着,写了一些工厂的报告文学,大多是歌功颂德的,编了一本书,出书的钱自然是下属的工厂掏的。这也靠了主管部门的威望,只有他每次代表编辑部出差,领受着下级单位的奉承和赠送,才感到心理上有了些许的平衡。
已经35岁的他在行业杂志呆了五年。适逢去年精简机构,他便被淘汰出局了。但原领导很大度,给他在家乡的小城联系了一个工作,有正式的户口和编制。临走时他说,五年我已尝尽了寄人篱下的苦涩,我已对古城没有了什么感情,还是回故乡小城吧,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一个正常人的日子算了。
玲珑现在县广播电视局当了办公室主任,管着一个电视台,已算当地的一个名人了。
(黄朴)